2010年06月1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袁 琳 贺亮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根蔗、一条虫”是对广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概括。扩展开来,还可罗列很多个“一”:一根薯、一颗八角、一头牛、一片果……

  近年来,我区按照“调结构、上规模、优产品、强产业”的总体思路,在狠抓粮食生产基础上,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精心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

  人有我大 科学布局上规模

  良田少是农业生产的劣势,但在科学的规划布局下,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却变成了发展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为甘蔗、木薯等旱地作物种植和山羊、肉兔等特色养殖开拓一片原野。目前,具有广西特色的糖蔗、桑蚕、木薯、速丰林、奶水牛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全国榜首。

  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市场资源配置,赋予广西丰富的农产品品种。但“人无我有”还不够,在物资丰富的基础上,我区强化政府规划引导,实行“政府定产业、部门调布局、市县建基地”,将特色产业做成“人有我大”。

  全区16个主要农产品,按照自治区政府制定的专项规划,在最具优势的区域已形成规模——桂东、桂北基本退出糖业生产,桂南、桂中优势糖蔗产业带产量占全区60%以上;桂西北、桂南、桂中三大桑蚕特色产业带中,河池、南宁、柳州、来宾、贵港五个市桑园面积、产茧量均占85%以上;此外还有桂东南香蕉产业带、右江河谷芒果产业带、桂北-桂中-桂西的牛羊优势产业带和桂东南的家禽优势产区等。通过科学规划布局,抓紧拳头,将“特色农业”一拳拳打向“优势更优、特色更特、效益更好、农民更富”的终极目标。

  人大我优 科技创新推优产

  刚刚过去的三季连旱,广西缺水的红土地上随处可见白色地膜或拱棚遍野铺开,“三避”技术优越的保水功能,充分彰显抗旱保增收的神威。

  崇左市甘蔗间套种西瓜地遭遇严重干旱的时刻,盖膜保水技术呵护幼嫩的瓜苗茁壮成长,全市66万亩间套种西瓜“从容度旱”。该市扶绥县渠凤村村民范俊侯告诉记者,平常浇灌一亩地一次需3吨水,而且只能保持水分三四天,采用“三避”技术,一次只需半吨水,就能保水一星期,用水量只有原来的1/6,效果还更显著。由于水分充足,今年崇左西瓜的品质一如既往的好,很多瓜地里的西瓜没成熟就被订购一空。

  据了解,2006年以来,广西大力推广“三避”技术,应用范围涉及水果、蔬菜、花卉、茶叶、烟叶、食用菌、中药及水稻、玉米等主要作物和产业,对提高广西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调整熟期结构、打造生态品牌、拓展市场份额起到重要推进作用。到去年全区累计推广“三避”技术8665万亩,累计新增产值200多亿元,约占同期新增农业产值的19%。今年,广西进一步加大对“三避”间套种技术推广的投入,自治区财政扶持资金比去年翻一番,达1000万元。

  “三避”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我区科技兴农的一个缩影。自主培育的“桂糖02”、“桂糖03”等高产高糖抗逆性系列新品种,优良蚕种“两广2号”、“桂蚕1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罗非鱼品种,国内首创的桉树组培无性繁殖系列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奶水牛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等,一系列优良品种选育和特色农产品丰产技术组装集成、配套研发的重大科研成果,成为我区农业走高产优质高效发展道路的有力支撑。

  目前,通过“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行动计划”的实施,形式多样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活动在全区全面铺开。广西主要特色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从83%提高到93%。其中水果良种覆盖率从53%提高到88%;桑蚕良种推广应用率达95%以上;甘蔗良种覆盖率由2000年的13%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二元杂瘦肉型猪比重达80%以上。

  人优我强 加工销售提产业

  在广西最大的制糖企业——东糖集团,一根甘蔗进入榨机除了产出蔗糖,还出来三种副产品:蔗渣、桔水、滤泥。东糖通过“甘蔗-机糖-蔗渣-制浆造纸-废碱液回收-再利用,甘蔗-机糖-滤泥-生物肥-回田种蔗,甘蔗-机糖-桔水-酵母-酵母抽提物”三条循环产业链,将这三种副产品充分循环利用,每年可增产值超10亿元。

  三条产业链,让整个来宾糖业循环基地熠熠生辉,糖、纸、酒精、酵母、生物肥五大产业齐头并进。

       10余家制糖企业,制糖汽耗减少10%,标煤耗下降0.4%,平均糖分总回收率提高0.1%。全市每年利用的蔗渣相当于40万吨木材,生产出的纸张相当于7000公顷森林的产量。

  广西通过贷款贴息等政策,着力扶强扶优龙头企业,狠抓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造就了一根甘蔗的“传奇”。目前,我区重点扶持的35家制糖企业,总制糖能力900万吨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350多亿元,糖料蔗工业化加工率达100%。

  “产加销衔接、贸工农一体”。我区运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特色农业发展,一手抓加工,一手抓销售,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散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信息服务,加快形成了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特色农产品营销网络。

  2004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开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对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实行路桥费全免,每年助销鲜活农产品800万吨,助农增收10亿元以上。去年,广西抓住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从自治区财政预算中拿出35.52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和运输站场建设。目前全区有6000多名农村信息员活跃在农村,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品销路、市场价格等信息服务。

  随着桂浙、桂粤、桂鲁、桂闽、桂台以及“泛珠三角”等区域农业合作和南北农业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东盟等海外市场的开拓,广西六成鲜活农产品正跨省跨区,漂洋过海,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打出“特色农业”的连环重拳。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icy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