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柳州、来宾、河池将成为继北部湾经济区后,广西又一重要经济增长极。1月30日,记者从《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治区将推进柳州、来宾、河池区域一体化发展(以下简称柳来河一体化发展),强化柳州市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来宾、河池市能源资源富集、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发展腹地广阔的比较优势,着力推进三市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组团发展,打造成为继北部湾经济区之后又一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引领广西赶超跨越的新引擎。
以“新两化”为主题 坚持“五项”基本原则
《发展规划》中提到,柳州、来宾、河池区域一体化发展以“新两化”为主题,引领发展。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城镇体系,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引领、开放合作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作用,加强规划顶层设计,尊重三市首创精神,更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合理布局。
平等参与,互利互惠。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以发展诉求为前提,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加强三市交流与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达到“1+1+1〉3”的效果。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城乡体制分割,突出发展重点,共同构筑发展新高地,带动区域协调推进、整体发展。
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充分发挥三市比较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确定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推动地区间协作融合,形成各具特色、错位互补、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格局。
民生优先,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一体化建设的优先位置,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促进三市共建共享,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一体化发展成果。
战略定位:柳州、来宾、河池区域一体化发展功能划分
在区域整体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发展规划》明确三市功能分工:
柳州市:立足引领区域发展,强化提升经济、产业、科技和服务功能,围绕建设超大城市,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区域性总部基地,加快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努力建设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国际汽车城和山水工业名城。
来宾市:发挥新兴工业城市作用,积极承接柳州市和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商贸物流和相关配套产业,努力建设新兴现代化工业城、生态宜居水城和民族特色文化城。
河池市:发挥能源资源富集优势,以建设全国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积极承接柳州市和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能源、旅游等特色产业,努力建设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和生态民族文化名城。
发展目标:柳州、来宾、河池区域逐步实现交通同网、群众同富宏伟蓝图
《发展规划》中提到,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大融合”的基本思路,推动柳州、来宾、河池区域逐步实现交通同网、信息同享、产业同兴、市场同体、社会同建、环境同治、群众同富的宏伟蓝图。
——到2015年,基本形成一体化发展框架。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规模占全区比重不断提高。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有效推进,通信设施对接联网,一体化的交通格局和通信网络初具规模。共同培育的产业集群和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初见成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柳州超大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来宾、河池城市实力不断提升,城镇体系和功能日益完善。生态环保共管共建机制基本形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成效明显,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初步形成。
——到2020年,基本形成同城化发展格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规模占全区比重进一步提高。区域内部发展更加协调,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功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健全,创新型区域建成完善,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显着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建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柳州市基本建成超大城市,来宾、河池市城市规模达到大城市行列,以柳州市为核心的桂中城市群基本建成。与全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到2030年,基本形成融合发展格局。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强大、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联网、产业高效联动、社会事业繁荣、公共服务均等、城乡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充满活力和开放包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新型经济区和特大城市群。
战略布局:“一轴两带三组团”
《发展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基础,围绕柳州龙头城市,依托主要交通干线,辐射来宾、河池市,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一轴两带三组团”区域空间格局。
一轴。就是连接柳州市主城区与来宾市主城区的经济大通道。依托柳南铁路、柳南高速公路,以及布局新建柳州-来宾工业大道,推动柳州、来宾市主城区之间的资源整合,优化城市功能,集聚人口、产业和经济,打造成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的主轴。
两带。就是围绕建设柳州市原材料输入、工业品输出物流通道,构建柳州市-宜州市-金城江区、柳州市-象州县-武宣县两条经济带。
——依托黔桂铁路、柳州-河池六寨高速公路,以及布局新建柳州至宜州快速通道,提升西南出海大通道通行能力,增强西南地区输往柳州市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输送能力,推动金城江区向东拓展,与宜州同城建设,促进柳州、河池市之间的一体化发展。
——依托西江黄金水道(柳州、来宾至武宣段)、209国道以及柳梧高速公路,提升黔江通航能力,大幅增强柳州市工业产品输往珠三角地区的能力,承接柳州市产业转移,加快建设象州、武宣县城,促进柳州、来宾市之间的一体化发展。
三组团。就是以柳州市、来宾市、河池市主城区为中心,按照城市组团、同城发展,建设桂中城市群的思路,构建柳州市主组团、来宾市组团、河池市组团。
——柳州市主组团。以柳州市主城区为中心,推动柳江、鹿寨同城化建设,充分发挥柳州市主组团的辐射集聚和带动作用,打造成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的主引擎。
——来宾市组团。以来宾市主城区为中心,将兴宾区迁江镇、凤凰镇纳入主城区建设,积极承接柳州市和国内外产业转移,建设新兴产业基地,打造成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新的增长点。
——河池市组团。以宜州市城区为中心,推动金城江区与宜州市同城化建设,辐射带动环江、罗城县发展,积极承接柳州市和国内外产业转移,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打造成为柳来河一体化发展新的增长点。
功能分区:分三类功能区 重点开发区“三角经济圈”
《发展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基础条件和开发潜力,将柳州、来宾、河池市6.5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分为重点开发区、绿色经济区、生态保护区三类功能区。
根据《发展规划》,重点开发区包括柳州市的4个城区和柳江、鹿寨、柳城县,来宾市的兴宾区、合山市和象州县,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和宜州市,重点构建柳州市主城区、来宾市主城区、宜州市(金城江)城区“三角经济圈”,大力加强交通、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市的重点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重点开发区布局建设,突出重点开发区率先发展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绿色经济区包括建设柳州市融安、融水、三江县,来宾市武宣、金秀、忻城县,河池市环江、罗城、南丹、天峨、东兰、凤山、巴马、都安、大化县,共15个县,在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和绿色经济,合理引导产业布局,构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发展格局。
生态保护区包括依法对柳来河三市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禁止不符合主体功能要求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适度发展旅游休闲、养生长寿健康等特色产业。根据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将一些事关全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区段,设置为三市生态环境保护共管区域。
政策支持:财税、投资、产业、土地、金融、人才均倾斜
《发展规划》中提到,自治区和三市研究制定财税、投资、产业、土地、金融、人才、行政区划调整等支持政策,实施差别化的绩效评价,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扎实推进柳州、来宾、河池区域一体化发展。
财税政策方面,自治区财政加大对柳州、来宾、河池区域一体化发展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支持开展区域基础设施大会战。
投资政策方面,加大自治区财政投资投入力度,重点向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重点产业园区、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
产业政策方面,比照北部湾经济区享受自治区的产业支持政策执行,重点支持汽车、机械装备、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区域优先布局等。
土地政策方面,自治区建设用地指标适度向区域倾斜,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等用地优先列入自治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将区域列为自治区节约集约用地示范区,加大矿区复垦抵扣新增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指标等。
金融政策方面,支持金融机构进驻,发展区域金融总部基地。支持柳州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加快发展,鼓励信贷资源向区域倾斜。争取设立柳来河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发展股权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证券产品等。
人才政策方面,鼓励与发达地区开展人才交流,推进人才队伍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培养高技能、适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汽车、冶金、机械、建材、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工业,以及物流、金融、旅游、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紧缺人才等。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梧玉贵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正式实施
记者从梧州市发改委获悉,经自治区政府同意,自治区发改委日前正式印发实施《梧州玉林贵港市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梧州、玉林、贵港3市将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枢纽和桂粤接壤的优势,以建设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契机,打造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发展区域,构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