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级的开发区,这使得柳州在广西的开发区阵营中稍落下风,今年3月上旬,市长肖文荪到阳和工业新区调研时提出希望:“阳和要强化升级转型,尽早建成国家级开发区。”3月21日,阳和工业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莫仲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阳和的硬件和软件现已具备国家级开发区要求的基础和条件,从今年开始启动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程序。”阳和工业园区经过近十年的外延拓展,发展迅速,园区企业规模、产业集群和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现拥有1家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检测中心,28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一半,7家新兴产业企业数量排广西开发区前三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4.6%,着名商标20件,占全市的30%,广西名牌6个,每年申请的专利成倍增长。
特别是园区经济密度、单位面积土地工业产值产出率、投资强度等指标都已达到或超过国家级开发区平均水平,成为一个产业集群、企业集群、创新领先、土地集约的工业园区,而其门墙上挂满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 — 广西唯一的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示范基地主导园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广西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广西推动“两化 ”融合的试点园区……不仅显示了阳和转型升级发展的高质量和高效益,而且还率先亮出了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深厚底子。
“这几年,阳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外延式拓展向内涵式发展,已不再简单地追求规模化发展,单纯扩张式提升,而是更多地转向科技、创新上来,保持了园区经济的持续发展。”莫仲彪说,去年阳和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0.6亿元,同比增长17%,稳居广西开发区前三甲,而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达60家,“亿元企业 ”占整个园区工业总产值的九成以上 ;今年前2个月,阳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0亿元,增长依然平稳而有后劲。
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上升到国家开发建设层面,对阳和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今年阳和起步相当大气,目标400亿元,主要措施是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继续凸显已经形成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新兴产业集群等三大支柱产业集群的特色,“两化 ”融合将从广西试点园区向广西典型示范园区运作,培育更大的新兴产业 ;在存量换增量上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空间发展将向高速公路的东面扩张,并以“园中园 ”的发展模式,发展为200亿元至300亿元的增量。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阳和工业新区提前完成税收入库任务
今年以来,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工业企业实现产销衔接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正增长。今年1-10月,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7.5%,有效拉动了园区税收增长;截至11月14日,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国家 【详细】
柳州阳和工业园区国税前三季度汽配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50%
柳州市阳和区国税局前三季度汽配制造业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321亿元,同比增收4402万元,增长50%。 【详细】
柳州阳和工业新区换挡提速冲刺第四季度
晒一晒今年前三季度阳和工业新区的成绩单,可谓亮点频现:阳和幼儿园作为我市第一家采用与优质幼儿园联合办学的模式,获得了自治区教育厅的肯定;古亭山小学的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入学压力;“农村纯收入倍增计划”完成目标任务的90%,人均收入达到10421元;村集体经济 【详细】
阳和工业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莫仲彪谈园区转型升级
“依靠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增强园区内生活力,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阳和工业新区在积极探索有利于园区工业发展的机制体制的过程中,紧紧扣住了“创新”两个字。阳和党工委书记 、管委会主任莫仲彪谈到园区转型升级时,也着重强调了“创新”的作用。 莫仲彪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