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坤 通讯员/杨天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我们村只有465人,因为种植砂糖橘,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4月6日,金秀瑶族自治县三江乡古范村党支书蒋院笑眯眯地算了一笔账,去年挂果150亩至160亩,每亩产果5000公斤,市场行情格外好,平均每斤市场价不低于3元,全村砂糖橘一共卖了500万元左右。

  “我是被动发财啊,得感谢村里砂糖橘种植合作社!”一旁的村民覃庆明接过话头说,去年村里成立了水果生产合作社,合作社在种植、管护特别是销售上为大伙把好了脉,所以赚钱就轻松了。

  在武宣县桐岭镇的高效农业示范带云耳种植基地,由原来的一个老板发展成4个股东,辐射带动周边30多户群众,种植面积达到250多亩。近日,该基地理事长陈利新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他们的合作社分为两种,既有入股的形式,也有签订销售合同,提供技术带动群众致富的形式。

  “类似的合作社在来宾各县市分布较广,除甘蔗品种外,80%以上的农户种植水果、蔬菜、桑蚕和茶叶。”来宾市农业局局长潘启勇介绍,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登记各类专业农业合作社466个,成员总数3.8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2%;辐射带动13.58万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27.9%,合作社逐渐成为来宾市农村重要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