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9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美丽整洁的玉林城区江南公园。
 
  陆川县温泉镇生活垃圾中转站。
 
  垃圾压缩垂直设备正在压缩垃圾。
 
  村民将家里的垃圾倒进村道旁边的垃圾桶内。
 
  玉东新区组织干部群众清扫垃圾。
 
  干净整洁的村庄,尽显如锦似画生态美。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绿色生态的污水处理项目让农村生活污水有了“安身之处”,污水经处理后变废为宝。
 
  玉林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城市示范带动县城、镇、村,实现重点突破,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图为环境整洁靓丽的居民小区。
 

  新闻核心

  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美丽玉林的建设,有赖于城乡环境有效整治以及城乡和谐发展,在玉林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以城带乡,“城市化”的模式同样辐射和融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月余,田园净美,街道整洁,园区有序,玉林城乡环境的变化令人欣喜。

  2月19至2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莅临玉林调研考察,为玉林发展把脉开方、指明方向,在调研考察中,彭清华强调要重视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玉林迅速行动起来!该市市委书记金湘军在全市开展“实体经济年、全民创业年、作风建设年”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活动动员大会上要求,聚焦建设“美丽玉林”,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各级各部门要以铁的决心、铁的举措,攻坚破难,深入推进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城乡环境水平。

  玉林市委、市政府制订实施方案,整个工程分三步走。第一步近期目标:2013年,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以城市示范带动县城、镇、村,实现重点突破,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第二步中期目标:到2015年,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战”,标本兼治、拓展延伸,消除盲点和死角,城乡污水处理率明显提高,全面遏制农村“五乱”现象,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目标顺利实现;第三步远期目标:到2020年,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保卫战”,全面消除“五乱”和农村垃圾“围村堵河”现象,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秀、地更净、城更美”的目标。玉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的决议》,掀起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高潮,加快推进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的步伐。

  “村收镇运县处理”破解难题

  谁来打扫?打扫之后垃圾运到哪里去?垃圾怎么处理?玉林在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

  每天早上,玉东新区茂林镇环卫工人黄彩概准时来到她的保洁岗位,清理居民的生活垃圾和街道的垃圾,居民已将垃圾集中放进垃圾箱或指定的地点。

  除了城镇垃圾的集中清理,农村垃圾也被集中转运到镇上的垃圾中转站,满载垃圾的垃圾车从茂林镇垃圾中转站驶出,这些垃圾将被送往玉林市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农村垃圾如何清理、配套设施是否跟得上城乡快速发展的脚步,这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各村负责收集村里的生活垃圾,由所在镇负责转运,再由县里统一处理。”玉林市市政市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难的问题。

  2012年8月以来,北流市、陆川县、容县等地陆续建设“村收镇运县处理”试点项目,部分项目已经投入使用。

  2013年玉林市将新建9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各县(市、区)新开工建设35个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占全市乡镇37%。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实干中拉开大幕。玉林市从薄弱环节入手、从关键问题突破,以整治“五乱”和农村垃圾“围村堵河”为重点,大力实施城镇“污垃”项目建设工程、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工程、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生态示范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大力推进城乡“五乱”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城乡道路沿线环境治理、“白色污染”专项治理等“四大治理”,集中整治乡容村貌、交通沿线、重点部位的脏乱差问题,以重点整治带动全面改善,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

  “城市化”整治加速城乡融合

  生态滤槽上,水上金钱草绿油油地生长,出水口排出的水已经变得洁净,在北流市各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现代化、生态化的高效处理方式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玉林市环保局的相关负责人这样评价:“处理方式和成效,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十分接近。”

  在玉林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通过以城带乡,“城市化”的综合整治模式带给农村环境更加明显的变化,“城市化”整治模式涵盖一系列现代化的综合项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要的是标本兼治,不仅要整治“脏、乱、差”,更要从源头抓起,加强污染治理。玉林市着眼于用现代科技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强化对城市容貌和环境秩序全时段、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变“末端治理”为“前段控制”。同时加强对治理工作的职能化管理,变突击性治理为常态化治理,促进依法施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坚持全面治理,推动治理工作向基层、村庄和盲点死角延伸,实现城乡共治、全域治理。

  上下齐心出合力。一条条良好的建议、一项项务实的措施“亮”出来。全国人大代表、陆川县乌石镇陆河村党支部书记梁丽娜提出建议,应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新能源沼气工程等环保设施,并配备环保清洁工人,逐步建立起农村长效卫生保洁机制。

  放眼玉林,城乡绿意盎然,经过综合整治的乡村环境焕然一新,整洁的村容村貌和秀美的山水相得益彰,“城市化”整治模式加速城乡融合。农村,离城市越来越近。

  整洁乡村尽显生态美

  走进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一处环境宜人的生态水池吸引笔者驻足,不仔细查看水池边的指示牌,很难发现这是一个污水处理池。

  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流经污水收集管网,汇入污水处理池,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可用于农业灌溉。

  罗政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竣工于2012年8月,每天该村1000多人的生活污水都是经这里作净化处理。

  这样的污水处理项目在民乐镇民乐村、万平村、南庆村等村陆续建成,以前农村四处横流的生活污水,现在有了“安身之处”,污水经处理后变废为宝。

  罗政村73岁的宁惠芬和其他老人一起,将村道、广场、公厕、村外公路两侧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支二三十人的“奶奶清洁队”,十几年来义务为村里做清洁。

  罗政村每天产生约1吨的垃圾,经打扫收集,等待被运走。民乐镇的垃圾中转站于4月投入使用,日处理垃圾55吨,项目实施后,全镇生活垃圾集中清运率达到100%。

  在罗政村的村道上,笔者看到,三角梅开得正艳,纵横的村道整洁干净,也见不到生活污水的踪影。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村收镇运县处理’项目的实施,改变了村容村貌,整洁的环境更加展现出农村的生态美,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感受乡村的魅力。”说起环境综合整治给村里带来的变化,罗政村村支书钟耀荣赞不绝口。

  2013年,玉林市以北流市、陆川县为示范区,建成50个村(屯)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引导带动其他片区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农村环境变得更美,农民把乡村资源开发形成生态游,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形成效益。”民乐镇镇长曾亮点出该镇农民的生态致富经,农民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中尝到甜头,更加自觉维护好农村环境。

  (本版文字由玉林市委宣传部提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