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6日 来源:来宾日报 作者:刘京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清洁的水源,恐怕“美丽乡村”只会空有亮丽的外壳。要使美丽不成为泡影,唯有实干!

  今年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中,我市下大力气做活“水源”文章。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清洁水源”的热潮。截至6月底,我市共清理溪流40公里、水面漂浮垃圾约300吨,共完成农田沟渠清淤疏浚98公里,整治池塘636处,累计清淤量达900余吨。

  清洁水源家家动手

  象州县马坪乡龙头村村民想不到,该村成为了我市开展“清洁水源”的示范点。更出乎意料的是,6月烈日当头的时候,各级领导干部放下身段连连来到村屯,市委书记李志刚也进村和群众一起清理河道、清洁水源、修建垃圾池……

  武宣县二塘镇上召村的村民也想不到,市长杨和荣到村里和群众一起劳动后,专门到村口看那个老池塘,还和村民研究该村怎样修建排水沟。

  而武宣县湾龙村委湾龙屯就更“牛”了,该屯不但铺设了1500米排污管道,还专门建了棚舍,对村里的牛进行集中圈养。“村容村貌就是我们的脸面,谁不希望干净整洁!”村党支书高结光说。

  这是我市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特别是“清洁水源”专项活动后呈现的新气象,同时也是广大群众对恢复青山绿水的愿望得到了实现。

  今年5月,我市“清洁乡村”活动启动,同时配套实施“清洁水源”专项活动。半个月时间,我市便通过调查研究完成了活动方案,随后加大宣传力度,让“清洁水源”活动家喻户晓。

  为了做到全民参与,我市从市、县(市、区)、乡镇机关到工厂、企业、学校、农村,对水源垃圾全方位同步进行声势浩大的卫生大清理。同时,派驻农村工作队到农村培训动员,重点宣传“清洁水源”内容和要求,让群众认识农村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措施和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村容村貌的改观。

  通过实干和宣传,广大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自觉加入到“清洁水源”活动中。随后,各村屯捐资出力、制定村民公约、定时清理水源等活动自觉开展。农村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了,村民清洁水源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部门联动有力出力

  “清洁乡村”的风暴,促使“清洁水源”活动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广大群众逐渐养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爱护生存环境的文明行为。在纠正乱扔垃圾、违法排污等不文明行为上,我市各相关部门联动协调,更是发挥了重要的后盾作用。

  市水产畜牧局结合“清洁水源”专项活动,以养殖粪污处理、死亡畜禽及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和养殖环境整治为重点,制定《来宾市“清洁养殖”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目前,各县(市、区)正在对本辖区内的规模养殖排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进行彻底大排查,分类登记造册,摸清本辖区内所有规模养殖小区(场、户)粪污处理情况,为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打下基础。

  市环保局从局机关和二层单位安排17名干部分成综合组、项目规划组、驻村工作组、宣传报道组和督查验收组共5个小组,完成2013年全市61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的摸底和造册工作。

  市林业局积极宣传建设沼气池好处和国家扶持政策。发动群众修建沼气池,收集处理畜禽粪污转化为能源,既能变废为宝,又能改善环境卫生。

  市水利局结合项目建设,将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利渠道硬化、农村人饮、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纳入专项活动中。

  市卫生局积极推进中央农村改厕项目工作。今年,全市共获得中央农村改厕项目1万座,截至5月底,全市已竣工6992座,完工率69.92%;在建2042座,在建率20.42%,合占任务数的90.34%。

  良好的开端预示着美好的未来。目前,全市上下形成了“清洁水源,建设美丽和谐生态文明来宾”的共识,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汩汩清泉滋养大地、潺潺流水滋润桂中。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