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莫艳萍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十大行动计划”是实现我区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目标任务“三步走”第一和第二阶段的重大举措,具体包括:工业结构优化调整振兴、深化开放合作、工业布局优化、项目建设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企业培育提升、创新驱动引领、产城互动发展、企业人才培养引进、工业富民等十个行动计划。

  通过“十大行动计划”,力争实现:

  工业发展有新贡献。到2017年,全区全部工业总产值跨越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47%,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力争达到60%,5年工业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80万个。

  工业投资有新突破。到2017年,全区工业投资达到11500亿元,年均增长25%。

  产业结构有新优化。到2017年,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6%,高能耗产业比重下降到35%。

  产业实力有新提升。到2017年,培育形成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的产业11个,其中食品产业超5000亿元,石油化工产业超4000亿元,汽车、冶金、机械产业均超3000亿元,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电子信息、造纸与木材加工、养生长寿健康等产业均超2000亿元。

  创新能力有新提高。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

  集约发展有新成效。到2017年,全区工业园区平均工业用地产出强度达到4000万元/公顷,每吨标准煤实现工业增加值9425元,每吨新水实现工业增加值119元,分别比2012年提高14.3%、24.4%和39.4%。

  “两化融合”有新突破。到2017年,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应用率达到75%,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75%,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率达到90%。

  1结构优化调整

  大力发展汽车、机械、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着力提升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食品、造纸与木材加工、医药、服装纺织与皮革、电子消费品、家用电器、日用化工、日用陶瓷、工艺美术等消费品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面向工业生产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工业设计、咨询策划、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2 深化开放合作

  深入实施“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三换”战略,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民企以及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等重点区域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加强省际与区域产业合作。进一步落实粤桂、黔桂、湘桂等省际合作协议。

  全面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的跨国经营企业。推动优势企业对外投资,建立境外产业基地、研发中心等。积极推进中马钦州产业园和中马关丹产业园建设。

  3 工业布局优化

  建设北部湾临海工业集聚地、西江沿江产业基地、桂西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同时要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和培育一批工业强县。

  到2017年,全区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全区县域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28000亿元以上,超500亿元的工业强县力争达到10个以上,力争培育2个千亿元级工业强县。

  4 项目建设突破

  实施重大产业升级、产品结构优化、装备水平提升、产业链延伸、创新能力提高、工业绿色发展和两化深度融合七大项目建设工程,每年滚动实施650项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以上,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5 新兴产业突破

  强力推进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和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基础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海洋、生物农业、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等资源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6 企业培育提升

  培育“千百十亿”企业,到2017年,全区千亿元企业达7家,百亿元企业达39家以上,10亿元企业达到400家以上。壮大非公企业,到2017年,全区超500亿元民营企业力争达到1家以上,100亿元民营企业达到10家以上。提升中小企业,到2017年,亿元工业企业达到4500家,规模以上企业1万家,创意机构3万家,小微企业超30万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到2017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家。提升质量品牌,建设18个国家级、30个自治区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产业园区的公共检测平台。

  7 创新驱动引领

  培育建设糖业、汽车、工程机械、柴油机、铝加工、碳酸钙、朗姆酒、新能源汽车、林产加工、中药、矿业、生物质、桑蚕丝绸、绿色水泥、锰、电能治理、医药、日用陶瓷、钢铁、壮药、锡铟锑矿冶、城市矿产、水产品加工、电器、罗汉果等25家产业工程院。

  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

  建设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到2017年,工业企业专利年申请量达到20000件;国家级、自治区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分别达到10家和50家。

  8 产城互动发展

  编制产城互动发展规划,在全区选择30个产业基础好、配套条件完善、发展潜力大的工业园区作为产城互动发展建设试点,完善城镇公共配套设施。

  9 人才培养引进

  提升企业家素质,到2017年,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进行全面轮训。

  培养企业家后备人才,每年选择一批年龄在45岁以下、经过多岗位锻炼的企业中层以上人才充实企业家后备人才库,从中遴选优秀者进行重点培养,到2017年,拥有一支2000名以上的优秀中青年企业家后备队伍。

  引进和培养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到2017年,中高技能人才占全区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另外,到2017年,全区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突破75万人;中高技能人才占全区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20%以上。

  10 工业富民行动

  充分发挥农、林、养殖等优势条件,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农产品加工规模,消纳更多的农产品,引导农民有序发展糖料蔗、桑蚕、水果、木薯、中药材、香料、金花茶、油茶、禽畜、水产等优势特色种养业。以工业的跨越发展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扩大社会就业领域。到2017年,工业从业人员达到570万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万亿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樨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