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贺州市把农村能源建设工程作为一项重要产业纳入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局,以沼气池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创新沼气资源的综合利用模式,不断延长沼气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发挥沼气在现代农业、林业、水产畜牧业和水果业建设方面的作用,推进了全市循环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目前,贺州市建有沼气池18.89万座,沼气池入户率达到66.23%,连续五年居全区首位。
以沼气池建设为切入点,推进生态家园建设。贺州市在发展农村沼气的过程中,结合开展“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贺州”活动,按照“家居环境清洁化、厨房设施规范化、生活饮水安全化、生产生活无害化、村屯道路林荫化、田园经济高效化”的生态家园建设要求,以沼气池建设为核心,通过实施“五改”(即改厕、改厨、改圈、改路、改水)配套技术,结合“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全市建设了生态家园示范村20个,村屯绿化示范点469个,村庄林木绿化率40.3%。打造了铁耕村、新兴寨等在全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新农村建设典范。
以沼气池建设为切入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贺州市积极推广利用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来生产沼气,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环境的脏乱差难题,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通过推广沼气,让农户从烟熏火燎中解放出来,改变了传统的用能方式,减少了树木的砍伐,让森林植被得到了恢复。据测算,贺州市现有的18.89万座沼气池年可产沼气8325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约薪柴37万吨,保护林地13.875万亩。目前,贺州市有森林面积达86.5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5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2.46%。远高于全国及全区平均水平,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有利地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以沼气池建设为切入点,推进畜牧产业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与生猪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猪产业的发展为沼气池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是农村沼气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农村沼气的发展实现了猪粪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解决了猪粪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反过来又带动了生猪产业的发展,达到良好循环的效果。近年来,由于贺州市农村沼气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温氏集团、雨润集团、巨东公司等大集团大企业先后落户贺州发展养殖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贺州市拥有养殖重点龙头企业21家,建立“猪-沼-果”、“猪-沼-菜”等模式的养殖场750多个,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49个。
以沼气池建设为切入点,推进生态农业建设。贺州市积极探索创新沼气资源的综合利用模式,不断延长沼气产业链条,发挥沼气的最大效益。先后发展推广了“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等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沼渣、沼液作为优质的有机生态肥,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减少水污染、土壤结构,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据测算,贺州市现有的18.89万座沼气池年可产有机沼肥47.06万吨,带动了全市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全市通过自治区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达97.2万亩,通过出口农产品备案基地面积18.3万亩,打造了享誉区内外的富川脐橙、八步蔬菜、平桂马蹄、昭平茶叶、钟山贡柑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农业生态效益显著提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贺州市十大农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近5亿
今年以来,我市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建设以高效、特色、生态和外向农业为特征的特色种养基地,今年共组织农业(种植业)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10个,计划投资14.1亿元。截至4月初,实际开工项目7个,完成投资4.84亿元,完成投资占全年投资计划任务(14.1亿元)的34.5 【详细】
贺州市黄姚、凤溪两村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最近,国家民委下发《关于命名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我市昭平县黄姚镇黄姚村(壮族村)、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凤溪村(瑶族村)榜上有名。据悉,这次全国共命名340个村寨,广西有59个村寨名列其中。 【详细】
贺州重大项目建设实现首季“开门红”
记者从市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1亿元,同比增长19.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8个百分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总量增加、增量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重大项目建设实现首季“开门红” 【详细】
贺州市一季度农业经济运行良好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系统着力将粮食生产及春耕备耕摆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首位,抢前抓早、及早部署、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打好春耕生产第一战,全市农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总体指标完成情况较好。 【详细】
贺州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功能定位
今年以来,我市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将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功能定位,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不断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筑巢引凤,全力推进优势产业向集群化发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