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守不住绿色,绿色更不能以贫穷为代价,以经济手段提高生态保护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十分必要。”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广西的代表委员们就加强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展开了热烈讨论。
近年来,广西每年投入约30亿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水源保护,全区封山育林面积达到7778万亩。随着包括珠江防护林工程在内的生态保护工作深入推进,使得西江一直以来始终保持着充足的水量和优良的水质。“在贺州,有好几万人靠有色金属产业吃饭。但是为了保证珠江水源,从去年以来,我们采取‘霹雳手段’,把境内造成污染的企业全部关停,从根本上确保根除污染隐患。”赵德明代表说。
上游的山青了、水秀了,但当地居民却因“无工不富”依然贫穷,这反映出生态保护者和生态受益者之间公平利益分配机制的缺失。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算清“治水”账,就显得十分迫切。磨长英委员建议,支持珠江-西江千里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探索建立西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从下游发达地区上交的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上游生态建设补偿资金,提高珠江防护林补助标准,共同把上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好。
赵德明代表认为:“应该从国家立法的层面进行利益调节,按照河流净流量和水质,确定生态补偿资金数额;上游生态功能区和下游受益区通过协商解决产业规避问题,实现从‘输血’式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过去仅靠行政手段来解决污染问题,现在也需要用市场办法来保护水源。”钱学明委员建议,在西江流域建立水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我国河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确定水资源使用权可按市场经济原则转让、交易的合法地位。一是要借鉴其他地方水权交易的工作经验,完善西江流域各方利益协调机制。二是探索建立西江流域水权交易市场,实施西江水量统一调度,上游的广西、贵州、云南和下游的广东、澳门以市场的方式进行“水权交易”。三是以水质和水量控制为核心,流域内区域间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协商建立流域环境协议,明确流域不同河段水质和水量要求,防止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上产生权责界定不清、互相扯皮等现象。
如何增强上游保护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保住青山绿水、稳定良好生态系统和群众生活富裕的目标目前,国家正在启动珠江-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彭钊委员指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总体功能定位、沿江各市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都要围绕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主题出发。”他建议,积极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内新增地方财政及建设项目有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全额用于设立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专项资金,以投资入股、定额补助、对发行企业债券和贷款实行贴息等方式,扶持区域内的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类企业的发展。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代表委员热议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基础合作新空间。 【详细】
借“优”起“势” 赶超跨越 ——出席全国两会的广西代表委员谈广西对外开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重点强调了对外开放问题,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广西作为中国对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如 【详细】
广西代表委员:"转变"大势所趋 “加快”迫在眉睫
三月的北京,细雪初霁,绿意盈盈,萌动着严冬后的春意。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国,正孕育着一场新的深刻变革。 两会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广西代表和委员热议的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广 【详细】
广西代表委员话教育:深化改革 把教育公平落实处
3月的北京,春意渐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浓墨重彩。“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大 【详细】
广西代表委员谈“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关键
我区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在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认为,解决农村社会的稳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关键。 “农村稳定,农民的增收是最关键的。这几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的现金收入虽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