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江 陆建勋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3月22日,来自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部的知名薯类专家,对“桂淮7号等淮山新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综合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会。专家们认为,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淮山历来是重要的滋补药品,如今也是普通人餐桌上常见的亦粮亦菜小食品。从2004年起,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开展了“桂淮7号等淮山新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综合研究与应用”的项目科研工作。近10年来,该项目科研团队引进、收集了国内外淮山种质资源181份,建立了我国最大的淮山种质资源圃。科研人员系统选育审定了早熟高产、半糯型淮山优良新品种“桂淮7号”,选育出“桂甜薯1号”等高产特色新品系5份。这些品种系在广西种植亩产达2800公斤以上。

  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方面,科研人员创新和完善了“山地袋泥”、“林下生态”定向结薯和粉垄等新技术。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2013年6年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341.06万亩,其中广西累计推广面积163.95万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