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基地
城乡一体化改革是加快推进一个地区整体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紧密,一体化新格局正在形成。但是,城乡一体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体制改革,涉及城乡二元社会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与利益格局重塑,加上广西正进入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与新一轮扶贫开发同步推进的攻坚期,城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深刻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的惯性影响、人口城镇化的深层次障碍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在相互交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因此,广西城乡一体化改革需注重统筹推进,着力处理好四大关系,切实从根本上促进城乡互动、互融、互惠关系的形成。
1 平衡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精化城乡一体化时序与节奏
城乡一体化改革是对传统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以及各种利益关系的整体调整。现阶段,城乡统筹要解决的是前阶段的农村改革、城市改革所不能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分域改革所带来的系列新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持续时间长、积弊程度深,有的错综交织、盘根错节,改革难度大、要求高,加上我区城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城镇与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模式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改革程度深、风险也大。因此,必须厘清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内部与外部、稳定与改革的关系,先行先试,预拟好整体推进的时序与重点突破的节奏,确保综合改革不偏轨、不走样。当前,宏观上应按照“整体规划,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基本思路,处理好点与面、主与次的关系,把握好快与慢、重与轻的节奏,在全面开放开发中把城市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一纳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规划,促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他单元的有机关联与良性互动;微观上应立足地区差异与县镇实际,制定好局部筹划方案与分类推进步骤,有序调整导致城乡分治的各类制度,重点扭转重城轻乡的财政投放惯性,加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着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使城乡统筹在平稳求进中有新作为、新空间。
2 处理好城乡差异与城乡均等的关系,优化城乡分工与特色联动
城乡一体化改革旨在尊重城乡差异的基础上,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分割和分离与分治的现状,促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与发展环境大体相当,而不是抹杀城乡的差异,进行“一张图、一把尺”的同质化发展。如何在平衡好“乡”与“城”、“工”与“农”的关系中促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值、公共服务享有均等、基础设施对接、生态环保同一,成为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解决的第二大难题。这就要求必须正视城乡功能差异、资源差异、空间差异,重视解决彰显城乡发展特色与确保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值矛盾的难题。一是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紧密结合,全面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村镇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规划,以城乡一体化的理念统筹县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二是明确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所承担的责任是不能同一的,统筹规划应当尊重城乡个性与地域风采,体显城乡特色、城乡分工,提升乡村错位竞争能力。三是以产业联动促进城乡人口统筹。即以产业统筹、市场要素统筹、公共服务统筹等,促进城乡居民人均购买力、公共服务享有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生活便利程度、人口综合素质大体相等。以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为切入点,逐步打破城乡两个封闭运行的系统,促进城乡产权、价格、医疗、就业、户籍等制度的有序并轨,促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民生社会事业的渐成一体。
3 协调好政府推动与各方联动的关系,深化城乡一体化合力统筹机制
城乡一体化改革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艰巨性的重大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必须把政府、农民与社会的各方资源整合起来,特别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处理好权与责、政与民、农与非农、市场与非市场的关系,形成政府主推、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协同的合力推进局面。目前农地碎片化、农业低组织化、农民断层化与农村管理的“多龙治水”等问题,决定了政府推动与各方联动的共进将成为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第三大难点。要坚持把城乡一体化改革作为打造整体政府、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主抓手,在组织领导、机构设置、政策制定、人员配备、财力投放、督查考核、舆论引导等方面予以充分体现,并在政府持续推动下形成长效的机制优势、人员优势与资源整合优势。当前,我区的城乡一体化改革,应以农村“六权”的确权登记颁证为切入点,重点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和户籍制度改革,系统出台城乡统筹新政,赋予城乡土地、宅基地相应的财产权,以市场的力量推动农村土地资源资本化市场化,推动农业成为工商资本投资兴业新洼地,努力探索一条土地适度规模、生产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系统功能可续、现代治理高效的农村集约发展新模式。同时,确保城乡统筹利益相关群体拥有足够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形成贯穿到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协同体系。
4 调节好“爬坡”与“填窝”的关系,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新举措
我区是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还处于“爬坡”阶段。在推行城乡统筹时,面临着工业发展、城镇群建设与农业农村发展谁优先谁紧要的激烈碰撞。如何改变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发展的“零和”游戏的惯性思维,处理好“爬坡”与“填窝”的关系,是广西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又一个难题。解决这一难题,要求树立融合互赢新理念,按主体功能与地域差异,分类统筹、因地制宜,先易后难、推陈出新。鼓励各地立足实际,把握城乡一体化改革的主导权主动权,采用新的举措,将工业园区建设、产业重镇建设、城市新区建设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就地城市化、非粮农业园林化与生态农业精深化相结合,将工业发展与农村田间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既密切关注短期经济增速的变化,又注重农村短板的补齐,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给与放、新与旧的统一。近期,应主要将改革创新贯穿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联动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打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通道;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源头+造血治贫”、宜居生态乡村建设及农业农村开放合作,贯通柳来河、南北钦防+玉崇百、梧玉贵、桂贺4个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城乡统筹功能圈廊;倾力解决群众办事难、政策落地难、民生保障难、权益维护难、基层巩固难等“五难”问题,最大限度地惠及农村、农业、农民特别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三农”发展,使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执笔:曹玉娟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幸福
2014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要突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主题,重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户籍制度改革,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扶贫攻坚、生态建设、开放合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幸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