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工业企业约19.4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96家,数量排全国第15位、西部第2位。”4月17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09-2013年的4年间,广西工业发展质量已实现“五个提升”,新型工业化作为广西经济升级版“主战场”的基础更牢固。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提升。数字显示,2009年至2013年,广西石油、化工、建材、冶金、有色金属、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的比重由54.4%下降到33.8%,更新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81.9%上升到90.4%;六大高耗能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由41.7%下降到38.2%;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235吨标准煤(2005价)下降到1.25吨标准煤(2010价),年均下降6.6%,全部工业度电产值由14.3元增加到22.2元。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4年间,全区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由128家增加到259家,总数居全国中等水平;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由24亿元增加到73亿元,培育自治区级研发中心143家、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111家;列入工信部工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试点企业32家;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由2009年的395件增加到2013年的3957件;工业产品有中国驰名商标23件、广西著名商标531件、广西名牌产品228个。
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制糖、电解铝、火电、新型干法旋窑水泥、林板等主要资源型行业全面推行循环经济,相关企业循环经济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糖业综合利用率达41%,稳居全国第一位;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产能比重上升至80%;共培育28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工业园区;发布国内第一个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考核地方标准。
电子信息和两化融合水平加速提升。4年间,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由186.8亿元增加到946亿元;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台涵盖18大产业的《广西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广西两化融合工作指南》;建成国内首个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中国广西两化融合门户网站;完成柳州、桂林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并获得国家验收评价第二名。
企业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全区工业企业约19.4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96家,数量排全国第15位、西部第2位;亿元以上企业2719家,30亿元以上强优企业69家,100亿元以上企业21家,500亿元以上企业从无到有、达到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增加到1.31万亿元,利润增加到867.6亿元,全区中小企业增加值由4410.4亿元增加到8111.2亿元,年均增长16.5%。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贺巴高速这两段路将于2021年7月1日通车试运营
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批准,S30贺巴高速公路都安澄江至大化百马段、大化羌圩至巴马段于2021年7月1日通车试运营,现公告如下: 【详细】
南宁新增“良庆百香果”地理标志商标
6月24日,记者从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良庆百香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成为南宁市第9件地理标志商标。 【详细】
崇左市优秀人才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崇左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 【详细】
红色游火爆,端午假期广西接待游客超1242万人次
假期里,合浦县海丝文化遗址公园内的硫华菊绽放,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林启波摄 6月14日,龙胜马堤乡里市村举行一年一度的“姑娘节”,苗族同胞开展背媳妇等民俗活动。 吴生斌 张水秀摄 假期里,在 【详细】
西江流域水环境持续改善释放生态红利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命河田园风光(2016年6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新华社南宁6月10日电 在广西柳江畔的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业污水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最后变得清澈。 公司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