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题图片: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大力发展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为中心的乡村旅游,推行沼气建设理念和模式,兴建了具有现代文明设施的乡村别墅,还修建了瑶寨风雨廊桥、登山道等旅游设施。张永林/摄
“垃圾围村”变成“洁美乡村”,“白色污染”消逝在田间地头,“母亲河”日益清亮……“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启动实施一年来,壮乡人民在描绘幸福生活的壮锦上,编织着一个个勤劳、智慧的图景——
干部、群众携手打扫我们的家园田园,动听的山歌把党赞。
焚烧、填埋、沼气池和人工湿地等不同垃圾污水处理方式,尽显群众智慧。
农村饮水安全点让壮乡人民尝到了清甜的“甘露”。
特色产业让鼓了荷包的群众笑开了花!
……
党心民心一条心
从2013年4月吹响号角以来,“美丽”的强风劲吹了一年,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因此紧紧牵在了一起。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生动的实践。
这一年里,自治区四家班子领导亲力亲为,率先垂范,深入各自联系点指导活动开展,参与环境卫生大整治。
2.4万多支工作队、8万多名机关干部深扎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全区14个地市、111个县(市、区)、1126个乡镇,甚至连一万多个行政村都明确了工作队的组成人员。八桂的山水田园间,群众纷纷为这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竖起了大拇指。
党员干部是最有力的垂范,身先士卒的模范行为,带领着老百姓在“清洁乡村”中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
全区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党员在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凤山县2000多名党员干部纷纷拿起垃圾篓、夹子、扫把等工具深入乡村、河道、田间开展义务劳动,引导和动员3万多农户共同创造美丽家园。
宜州市安马乡木寨村上长谭屯的四位老党员毛遂自荐,当起了屯里的保洁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清洁乡村”行动延伸到村里的每个角落。
……
如今,在广西,几乎每个村屯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倡议提升文明素养,共同维护美丽家园;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有垃圾桶,村民不再随手丢垃圾;几乎每个村屯都有保洁员,他们同时还是宣传员、监督员。
社会各界成为了搅动“美丽风暴”的强劲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只为壮乡能打个漂亮的攻坚战和持久战。据统计,一年来,全区农民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折资5.06亿元,社会各方捐赠水泥等物资折合8.67亿元,加上各级财政整合资金137亿元,资金投入远远超过了原计划。
督查指导让“美丽”更深入人心。由自治区纪委监察厅、住建厅、环保厅、农业厅等8个单位组成的督导组,创新督导方式,开展自查、互查、抽查活动,加强暗访,设立服务热线电话,开通微信互动平台,传导压力。
今年1月,自治区纪委监察厅对5起“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问责事例进行了通报,多名官员被严厉问责。全区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老百姓则交口称赞。
据统计,活动开展一年来,自治区层面共分析梳理出20多个方面问题180多条,下发整改落实任务4批次,整改涉及14个市111个县(市、区)和40多个区直部门,切实做到了哪里有问题,工作就开展到哪里,问题就解决到哪里。
政力民力聚合力
针对直接影响群众生活健康、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个专项行动,被定为活动开展的重中之重。
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与各地群众一起,在家园里、水源上和田园间,演绎了一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大喜剧”。
自治区住建部门领头,打起垃圾攻坚战,一边处理垃圾围村难题,一边整治村容村貌,将村镇规划集中行动、城乡风貌改造纳入其中,让农村干净起来、美起来,帮助农民富起来。
自治区环保部门要求每个县,在辖区内选择典型村庄,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选择20%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效率和纳污水体水质监测,使我区的环境监测向农村延伸,走在了全国前列。
自治区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绿色植保、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生态技术,并在全区掀起“田间地头随手捡”热潮,不仅促进田园清洁、质量安全,而且促进了节本增效、增产增收,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的规划和指导,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智慧,各种先进管理理念和垃圾、污水处理技术在全区各地“百花齐放”。
贵港市推行“政府花钱买服务”,变“养人”为“养事”,全市大部分乡镇村屯的保洁和垃圾清运基本上都委托保洁公司进行。
防城港市发展集体所有经济拓宽活动资金来源,以创立“星级农家乐”旅游项目为载体,引导群众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和特色种植,清洁家园获得资金来源。
来宾市兴宾区实行农药废弃包装“政企民”三结合回收处理模式,有偿回收农药废包装,以往的废弃物如今成了农民眼中的宝贝。
武鸣县安宁淀粉公司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引进清洁生产技术方案,建成1万吨木薯淀粉生产线的清洁生产示范工程,使原来的“祸害”——木薯渣分解成膳食纤维、饲料、植物蛋白等高价值副产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降低末端废水的处理成本,帮助木薯淀粉产业突破环境污染困境。
横县校椅镇石井村村民摸索出“三级分类、四统一”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即农户按干、湿将垃圾分成两类;经联社按厨余垃圾类、可燃烧类、可回收类、有毒有害类将垃圾分成四类,并进行第一次处置;村委会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再分四类,并进行二次处置。同时统一收保洁费、统一收运垃圾、统一分类、统一集中焚烧。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量下降40%,县城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100%,分类正确率达90%以上。
宜州市安马乡木寨村党员莫永强,自己画图设计,发明分类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理设施,破解了全乡清洁活动中瓜果皮、病死蚕和蚕粪等潮湿垃圾燃烧不了、无法处理的大难题。
南宁市镇圩瑶族乡东罗村,群众因地制宜采用“微动力好氧+人工浮岛”处理工艺,在河道一侧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并沿河道设置人工浮岛装置,进一步改善河水水质。
……
山美水美家乡美
新建有一定规模的乡镇垃圾中转站442座,配备垃圾清运车24.47万辆,建成村屯污水处理设施1.24万套、农村饮水安全点6428处。
100多万农民群众参与“田间地头顺手捡”行动,累计清捡田园面积3229.2万亩,清捡回收田间废弃农药瓶1237.3万个,清捡农田生产废弃秧盘、薄膜等其它生产废弃物1.52万吨。
……
追赶跨越建小康的广西是否实现山更清、水更秀、人更美一串串枯燥的数字作出了直观的量化,然而生动的图景更令人心醉——
青狮潭,桂林市饮用水水源地,有“人间仙境”之美誉,然而,由于网箱养鱼泛滥,曾引起水库水质富营养化。为此,去年8月,桂林市政府立下军令状:水库水质必须彻底恢复!
今年4月底,喜讯传来:经过大半年的治理,青狮潭水库的水质,已从治理前的劣V类,转好为III类水质,甚至有的区域水质达到漓江水质类别的II类。
鼓楼、风雨桥、百家宴、侗族大歌……三江侗族自治县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吸引着国内外游人。而过去,三江的乡村却面临日益严重的“垃圾围村堵河”难题。“以前垃圾没处存放,只能堆放到路边焚烧,或直接倒进河里。如今村里有专人保洁,还有车子清运,有地方填埋。老老少少都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舒适的居住环境,让林溪乡冠洞村62岁的杨珠艳心情舒畅。
渠内流水潺潺,枝间红果隐现……在号称“我国西南番茄第一村”的田阳县田州镇兴城村,田园风光已是独特一景。在兴城村,家家年年种番茄,多年打拼积累下响当当的名气。
村党支部书记黄子刚说,现在田间地头,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田园垃圾回收池。农业垃圾不再随手扔,蔬菜田里有粘虫板、诱虫灯。有了这些“秘密武器”,蔬菜的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大幅减少。
活动中,我区把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清洁家园”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催生了一批特色产业型村镇发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促进了生态渔业等产业发展;“清洁田园”与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普及相结合,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据统计,去年全区共减少化肥投入10多万吨(折纯量),亩均节本增收46.3元;支撑放心农产品生产1200多万吨。
在活动的直接和间接撬动下,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90元,比上年增长13%以上,实现环境改善、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的良性互动。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三里镇:每季召开表彰会 “清洁乡村”成常态
5月23日,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召开表彰大会,对上一季清洁乡村工作显著的3个先进集体、7个先进垃圾清运队、25名优秀保洁员、4个优秀卫生监管员颁发证书和奖金。三里镇希望通过“季表彰奖励机制”促进清洁乡村持续、良好发展。 【详细】
[宜州市]“清洁乡村”促生态产业提质增效
“‘清洁养殖’活动开展以来,养猪场增加了标准化的消毒室、污粪处理设备,猪病发生几率大为减少,养猪效益明显提升。”日前,年产值3000多万元的宜州市鑫海养殖公司的老板韦庆花对“清洁养殖”活动倍加推崇。 【详细】
覃家旺:在“清洁乡村”活动中释放活力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我乡探索出了“党领民办、群众自治”清洁乡村工作模式,经过一年的运行,彻底改变了乡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我们的主要做法可概括为“引、放、议、评”四字诀。 【详细】
陈松勋:组建屯级“三会”组织 助推“清洁乡村”活动常态化
在“清洁乡村”活动中,我镇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引导自然村屯组建党支部委员会、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三会”,自主管理村屯各项事务,有力促进了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详细】
宁明:教育实践与清洁乡村融合“1+1>2”
宁明县把清洁乡村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推动“清洁乡村”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互融合促进,取得了“1+1>2”的良好成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