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华佳丝绸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抓紧生产。 龚 坚/摄
蚕茧丰收农民笑。 龚 坚/摄
时至立冬,象州县大乐镇侣塘村农民廖智德卖出了今年最后一批蚕茧。他屈指一算:今年养蚕14批,每批养蚕一张,每批收茧40公斤左右,按照平均40元/公斤计,今年养蚕收入2.24万元。“明年争取扩大规模,多养一张。”廖智德笑着说。
近年来,来宾市抓住“东桑西移”的大好机遇,科学制定桑蚕发展规划,打造规模化桑园和蚕种基地,突出茧丝绸产业园特色,大力发展桑蚕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产业,小小蚕虫织就了增收致富“银色大道”。截至今年8月,全市桑园面积达55.06万亩,鲜茧产量6.17万吨,白厂丝产量4041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
A
【记者调查】
一亩桑苗养蚕年入近万元
“村村种桑,家家养蚕,桑蚕小楼随处可见。”这是近日记者在象州县村屯采访的切身感受。
为什么要养蚕当地农民这样说:养蚕的好处是收入高,而且和种水稻、甘蔗在季节上互补,忙完了水稻就养蚕,养完蚕又刚好可以砍甘蔗。在象州县,桑蚕和水稻、甘蔗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稳定格局。
2000年之前,象州县种桑面积不足万亩,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县桑园面积如今稳定在25万亩左右。据统计,今年象州县桑园总面积达25.7万亩,全县11个乡镇685个村屯有7.3631万户从事种桑养蚕,预计全年鲜茧产量可达3.4万吨,产值超12亿元。
这样的“好戏”也在忻城县上演。近年来,该县围绕“农”字真抓实干,大量引进桑蚕优良品种和高效种养技术,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县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延长桑蚕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增收、劳务增收、创业增收等多元增收的格局,农民收入节节攀升,钱袋子越来越鼓。
“我家今年仅种桑养蚕这一项就有六七万元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忻城县城关镇隆光村村民李茂枝是村里致富领头人,以前出去打工又舍不得丢开家庭,直到家里开始养蚕以后才尝到了甜头。
“特别是去年县里引进了特优二号、强桑一号等优良桑种,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桑蚕产量。”李茂枝说起种桑养蚕头头是道,“现在我们一亩地种桑养蚕的年收入大约在8000元至1万元。每个月收蚕茧一次,一年可以收10至11次,现在的蚕茧是每公斤40元左右,一亩桑养的蚕一个月产蚕茧大约在17.5公斤左右。有人直接收购蚕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收入稳定持续,现在村里面不少人都跟着我种桑养蚕了。”
目前,忻城县共种植桑树23.53万亩,建成桑树育苗基地100亩,建立3个万亩优质桑园高产示范片,年育67.03万张蚕种,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B
【育苗者说】
来宾今年预定桑苗量增长10%
“今年预定的桑苗量同比增长10%以上。”10月中旬以来,浙江海宁市福寿苗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民一天都没有好好休息过,因为很多批发商排队跟他预定桑苗,来宾市的兴宾区、象州县和忻城县等是桑蚕主产区,他经常得往这边跑。
据陈国民介绍,浙江海宁自古以来就是种桑养蚕之地,他家从祖爷爷开始就一直做种桑养蚕生意。上世纪90年代末期,陈国民和父亲把桂桑优12号、62号、特优二号、农桑14号等优质桑苗引进广西后,大受欢迎,一直是广西政府采购产品。目前,广西80%的桑苗来自浙江,其中大部分由海宁福寿苗木公司供给。
“几年前,我就把目光锁定在家乡的桑蚕产业上,建起了‘忻城永成蚕茧加工厂’,年加工蚕茧6万公斤,每年创造利润30多万元。”忻城县北更乡北更村桑蚕致富人刘必成谈起未来信心满满,下一步想以“大户带小户”方式,为农民提供场地、技术和种苗,带动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今年政府不仅给农民免费提供桑苗,还免费提供小蚕、方格簇,政策越来越惠农。”忻城县红渡社区党总支书记蓝绍兴说,在桑蚕带动下,村里路修好了,房子建起来了,小轿车也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
“来宾桑蚕市场前景广阔,关键要抓好桑苗的培育,进一步规范桑蚕产业发展的规划、技术、销售和品牌建设等,打造桑蚕多元化新型‘产业网’。”浸淫桑蚕产业多年的陈国民对此有着独特见解,“只有这样,来宾的桑蚕产业才能从广西‘冒尖’,推动广西从全国种桑养蚕大省区升级成强省区。”
C
【部门行动】
“抽丝剥茧”做强桑蚕产业
“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去年底,广西蚕茧和生丝产量双双超过位居世界“老二”的印度,以一省区之力就足以在这一行业称雄全球。当前,广西桑蚕业发展条件优、基础好、优势明显,正是做大做强、提升效益的黄金期。
来宾市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今年广西生态蚕业、智慧蚕业、现代蚕业、品牌蚕业“四条蚕”的发展思路,来宾积极打造规模化桑园和蚕种基地,加强人才培养,突出茧丝绸产业园特色,大力发展桑蚕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力打造规模化桑园和蚕种基地。以兴宾区、象州县和忻城县等桑蚕主产区为重点,推行桑树速生丰产栽培、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高效饲养、方格簇自动化上蔟等先进实用种养技术,提高桑蚕单位面积产量和高档优质原料茧生产,稳定茧丝绸产业发展基础。茧丝绸行业龙头企业广西华佳丝绸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桑蚕主产区培育优质桑园和原蚕生产基地,促使企业发展成果惠及蚕农。忻城县恒业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安装10条自动生产线,年产白厂丝700吨,解决农民就业500多人。
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总投资4.24亿元的广西最大丝绸印染项目——广西华象丝绸印染有限公司丝绸印染产业化项目去年底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来宾茧丝绸产业链延伸的一个重大项目,同时也承载着全区丝绸印染项目的技改、创品牌、创新再生产能力的重担。
发展桑蚕资源综合利用的特色产业,打造桑蚕文化园区。支持企业进行桑蚕资源多级开发,构建多元化现代蚕业。广西金秀桑农酒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3000吨桑果酒项目,目前已投产。广西华佳丝绸有限公司在象州计划投资4.2亿元建设“广西民族丝绸文化创意园”,展示桑蚕历史文化、桑蚕品种资源、丝绸加工和丝绸产品,充分开发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生态休闲、互动体验等功能,推动特色工业旅游产业发展。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来宾市“保蔗增果”势头良好 全年有望新种果8万亩
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截至3月19日,全市春种旱地作物达到295.02万亩,除糖料蔗、新种桑苗数量较同期少以外,春玉米、花生、蔬菜、新种果树数量均高于同期。在争取完成全年糖料蔗种植任务的同时,水果种植呈现异军突起势头。 【详细】
[兴宾区]亮出来宾市“首善之区”新名片
裕达新世纪项目17栋30层高层楼房在红水河畔鳞次栉比,一期路网10条主干次道工程项目竣工,城南新区展露芳容;2014年实施为民办实事49个项目,涵盖道路、人饮、危房改造等,总投资13亿多元……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生动地诠释了兴宾区作为来宾市“首善之区”的内涵 【详细】
德保龙光乡多措并举促农增收
德保县龙光乡因地制宜谋发展,立足实际抓产业,大力引导农民走上主导产业基地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畜牧养殖现代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农民增收成效明显。 【详细】
来宾市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建设生态乡村
3月9日,初春雨寒,忻城县城关镇隆光村村委会主任李龙枝却笼着袖子“赖”在镇长邹加凡的办公室。“镇长,今天你要是不同意我们村搞生态旅游,我就不走了。”拗不过老李的固执,邹加凡披上雨衣说:“走,上你们村听听群众的意见。” 【详细】
来宾市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扫描:产业带动 有的放矢
春节前,象州县多个部门的干部连续数日给寺村镇中团村喜力屯送大果枇杷和芒果树苗,并指导村民发展水果种植。村民小组长廖泽胜告诉记者,以前喜力屯有不少贫困户,虽然有水果种植的历史,但收入甚微,2年前县里帮助实施连片葡萄开发项目,贫困户全部享受免费政策,如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