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4日 来源:北海日报 作者:陆 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大棚果蔬成为我市特色农业的一大亮点。 陆威 摄 

  1月13日,记者从原北铁收费站顺着北铁一级公路一直驱车至宁海村委水流崩村,一路的“风景”让记者应接不暇:金品东盟百花园、丰岛菊花出口基地、平新村休闲示范项目、八一村大棚果蔬种植项目……

  银海区福成镇宁海村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幕,仅仅是我市“新型农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据北海市农渔业经营管理指导站资料显示,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呈多样化趋势,以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为主要载体,我市“新型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群众收入不断增高,农业效益不断显现,农业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 

  转变经营方式,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找到了载体

  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关键是载体。

  当前,由各级政府主办农业的历史不复存在,由政府部门主导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推广应用的作用进一步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小农户相比,更容易接受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对现代生产要素需求更为强烈,已经发展成为我市特色现代农业主要载体和助推手。如北海果香园公司(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就拥有34项国家水果方面发明专利,承担近10项我国水果技术研发,参与国家对饮料食品标准的修订,成为水果新品种研究推广应用的急先锋。全国“一村一品”大棚蔬菜宁海示范村、全区“一村一品”石湾豇豆东江示范村等一批“一村一品”的形成,超级稻、高效对虾养殖等39个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36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建立,以及在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的还珠蔬菜、桂森西甜瓜、浦康花生油、党江海鸭蛋等农业产品品牌,都是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头领办,带动发展起来的。

  加快土地流转,为“谁来务农”找到了答案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新生代农民不愿回乡务农,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谁来务农”成为当前我市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最能反映此问题的农村土地流转来看,目前我市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土地流转面积达18.7万亩(不含林地流转面积),占农户承包地面积的18.9%,其中流转面积最大的是荒坡地和旱地,分别占流转面积的58%和 18.26%,流转涉及农户55201户,占农户总数的23 %,从而解决了农村至关重要的两个问题:一方面通过农村土地流转,使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安心务工经商;另一方面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将务农主体由一家分散经营生产为主,变成以新型农业主体实施规模经营为主,更少农民可种更多的地。 

  优化社会服务,为“怎样务农”找到了示范

  引导农民怎样务农必须解决好两个关键环节:做好服务,带头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恰恰是这两个环节的承担者,在服务农民,引领和带动农民怎样务农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核心、示范与辐射作用。

  目前我市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领域涵盖了生产、加工、营销、服务各个环节,为农民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为农户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如铁山港区绿桂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对成员农户实行“四统一”(统一供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收购)服务,每年带动农户以新增2000亩基地的速度发展,在广西、海南、宁夏、云南等地建立了种苗基地5000多亩,销售额达4500万元,利润达660万元。同时,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和技术规程,实现全过程、全产业链的质量管理,建立“从餐桌到田头”的质量追溯制度,带动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如北海正五公司(自治区级龙头企业)是一家以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水产品出口为主加工企业,对产品来源要求严格,公司制订几套符合不同类别的农民合作“套餐”,由公司提供种苗、饲料、专业化防治等全程服务,指导和监督农民开展标准化养殖,养殖户只管吃“套餐”,使养殖变得轻松、容易,公司每年与5000多户农民签订收购订单合同,收购总额33400多万元,既满足了公司出口产品的生产要求,又带动农民开展标准化养殖。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