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双桥镇平陆村农民采收冬种马铃薯。 喻湘泉/摄
今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使这种草本植物的块茎引起广泛关注。
年初,农业部又是召开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又是印发《2015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又是编制《全国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规划》,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要让马铃薯逐渐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主食之一。
广西应该怎样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
1
正名“主粮”意义大
《黄帝内经》载,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唐宋以后,随着水稻在中华大地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豆类淡出“粮”的范畴,浓了“菜”的色彩。
马铃薯俗称“土豆”,其实并不是豆;长期以来,国人做菜居多,作粮较少。国家高层一声“别拿土豆不当粮”,马铃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一员“猛将”,将与水稻、小麦、玉米一同戴上主粮的“桂冠”。
早在十七世纪,马铃薯已成为欧洲的主粮。当今,联合国粮农组织把马铃薯列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种植面积、科研投入上赋予其主粮地位。欧美国家人均年消费马铃薯稳定在50至60公斤,俄罗斯人均年消费量更是高达170公斤。
在中国,虽说种植马铃薯已有400多年历史,但菜市场里,马铃薯始终与蔬菜“并肩齐坐”,在粮食摊位上并无踪影。
其实,早在2009年,马铃薯对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已受到我国相关部门重视,将其按5比1的折算率,纳入粮食作物的统计范畴。
广西作为中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马铃薯种植面积和鲜薯总产去年双双突破“百万”(亩、吨)大关,为广西粮食总产实现四连增立下汗马功劳。据统计,2014年全区春收马铃薯面积112.71万亩,占春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3;鲜薯总产量148.95万吨,占春粮比例超过八成。2010年至2014年,全区马铃薯产量按5比1折算,合计新增原粮101.19万吨。
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徐世宏分析,广西土地资源非常有限,耕地面积全区人均不足1.3亩。近年由于公路、铁路和城乡基础建设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等诸多原因,水稻、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单靠传统生产方式,在全区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确保“稳面积、保总产、实现口粮基本自给”所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
“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条有效途径。”他认为,目前广西马铃薯单产每亩在1500公斤左右,相当于亩产粮食300公斤,发展100万亩马铃薯,相当于增加80万亩的水稻或100万亩的玉米。马铃薯生长最低需水量只有350毫米,在谷物生长困难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也能正常生长,单产比小麦、水稻等要高很多,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利用冬闲田,扩大冬季马铃薯种植面积,对稳定广西粮食生产尤为重要。
2
规模种植赚钱多
记者犹记儿时回老家过年,与姐妹们扛着锄头到地里挖马铃薯烤着吃的童趣。广西冬种马铃薯历史悠久,如今,冬种马铃薯已成为稳粮增收的优势产业。
冬季温和的气候,是广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近年,我区马铃薯错季上市,早的在元旦前后,迟的在“五一”前后,正好填补北方主产区鲜薯供应空档,此时又值蔬菜春淡季节,因此广西马铃薯销售未遇“大风大浪”。眼下,武鸣县双桥镇平陆村的马铃薯收购价在每公斤两元左右,当地种植户又赢得一个丰收年。
据统计,2010年至2014年,按每亩增收500元计算,马铃薯为广西农民累计增收20亿元以上。
近年来,广西加快对马铃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鼓励、扶持一体化经营。
2月份,贵港市港南区良樱公司马铃薯生产基地的机收现场,让前去参观的各地代表大开眼界。马铃薯杀青机、耙土收薯机在田里来回奔跑,青黄色的薯苗被收割装进机斗,泥土在机械后面翻滚,一个个如碗口般粗大的马铃薯经过筛斗净土后又滚回地面。
该司总经理梁英告诉记者,2014年秋季,她承包了港南区桥圩镇振南村12个山头共1500亩山地,利用旱坡地发展秋冬马铃薯种植。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购买5台马铃薯播种机和采收机,从起畦、施肥一直到机收,全程机械化耕作。“一台机械一天可下种30亩,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梁英掰手指算了一下,从下种到收获上市仅用109天,平均亩产值4960至5500元,除去每亩2000元的成本,亩纯收入2900元至3500元。梁英第一年种马铃薯,就赚了400多万元。
3
突破瓶颈前景好
据农业部发展规划,未来若干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发展到现在的两倍,逐步扩大到1.5亿亩。
据统计,广西每年有1000多万亩冬闲田可种马铃薯,目前全区利用率刚过10%。自治区农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十三五”时期我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50万亩以上,鲜薯总产量达到225万吨以上。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去年从财政预算部门经费中专门安排4000万元,扶持秋冬种马铃薯产业提升项目,另外还向农业部争取了256万元专项经费扶持马铃薯高产创建。
目前,广西的马铃薯都是运到广东东莞、深圳等地的出口马铃薯集散中心进行转销海外,具有路途短、成本低、损耗少的竞争优势。但从另一角度看,却反映出广西缺乏专业的马铃薯销售市场和专业的农产品出口销售渠道。
据观察,虽然广西冬季马铃薯种植初具规模,但全区连片3000亩以上的基地难觅踪影,冷链物流设施缺乏,专业马铃薯销售市场、精深加工企业和直接将马铃薯销出国门的企业尚为空白。
广西毗邻消费市场巨大的粤港澳和东南亚各国,徐世宏认为:“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就得多部门联合,打通政策绿色通道,扶持服务本土的农产品外贸企业,并在各马铃薯主产区培育经济能人。”武鸣县双桥镇的马铃薯产业越做越大,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通过经济能人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如今每年春收时节,全国各地的客商便会自动来到田间地头,与当地经济能人接洽收购事宜。
目前,广西的马铃薯以鲜销为主,仅有极少部分用于加工粉条。据了解,由于我区马铃薯种植主要为冬种春收,每年从5月底到9月初,是我区马铃薯生产的空档期。一年中有一半时间本地无马铃薯原料,成为引进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的瓶颈。
近年来,我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马铃薯种植区域逐步从南部向北部推进,从冬季种植向春秋季种植推进,形成桂南冬种马铃薯产业带、桂中桂北春种马铃薯产业带和一季稻区秋种马铃薯产业带,这将为我区马铃薯全年持续生产布好局谋好篇。
另一方面,引进有多种加工功能的生产线,也是实现广西马铃薯产业精深加工零突破的途径。目前有关部门正积极引导企业实施“非粮变粮、粗粮细做”项目,在马铃薯主产区建立生产线,充分利用高淀粉含量的马铃薯加工“马铃薯米”,而在马铃薯生产淡季,该生产线则可在区内短途调运其他杂粮、水果,实现生产线全年运转不停。
发展土豆产业 确保粮食安全
■时 评
谢彩文
2014年是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第一年,是粮食“十连增”基础上高位护盘的关键一年。广西跟全国一样,经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多发的生物灾害、多变的市场环境等多重考验,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
2015年,国家确定种植业以“稳、提、促”三字为重,第一个“稳”字就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绝不能出现大幅滑坡。年初,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其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稻米、小麦、玉米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马铃薯又称土豆、地蛋、洋山芋等,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等,在全球是第三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当今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量最大的国家。与土豆生产大国地位很不相称的是,土豆在俄罗斯等世界上很多国家是主粮,而中国大多数地区将其作为蔬菜食用。
与小麦、玉米、水稻相比,土豆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15年以上,一些国家把土豆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土豆可以拯救人类。
据了解,到2020年中国粮食需求增量将达到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主粮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而土豆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的“四省”作物。
目前中国马铃薯生产配套栽培技术日趋成熟,集成了以农机为载体的双垄、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并成功开发了马铃薯全粉占比35%以上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和面包等休闲食品。预计到2020年,有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马铃薯主粮化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环节,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攻关。我区尤其需要强化主粮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主粮化有序开展;强化规划引导和主粮化技术模式攻关,加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同时加强主粮化加工工艺改进和完善,开展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研究最优的配比,开发最好的产品。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斐济旅行30天内免签 业内:不是广西人海岛游首选
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爸爸去哪儿2》电影里,明星爸爸和萌宝们畅游的太平洋岛国斐济的原始小岛、蔚蓝大海还有五彩斑斓的鱼儿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斐济,也成为许多人梦想的旅游天堂。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从14日起,中国公民赴斐济一律享受免签待遇。 【详细】
去年广西旅游总收入增幅高于全国旅游业平均增速
记者3月17日从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了解到,2015年春运期间,约423万人乘坐广西动车出行,占春运总发送量的一半。目前,动车通达广西区内10个地级市及全国13个省市,广西各地旅游部门、企业纷纷结成联盟,推出独具特色的高铁旅游产品和高铁旅游促销活动,旅游市场一片红 【详细】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获广西重点支持
记者3月17日从自治区投资促进局获悉,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日前被正式列为自治区重点支持产业园区,将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获得大力支持。 【详细】
广西动车开行对数破百 高铁15个月“五级跳”
记者从南宁铁路局了解到,3月20日零时起,广西将迎来2015年首次较大规模的列车运行图调整,届时全区动车组列车开行总对数将达到107.5对。这是广西动车组列车开行对数首次突破100对,距离高铁初开通仅隔15个月,一年多的时间增长了7倍。 【详细】
今年1-2月广西与“一带一路”国家间贸易高速增长
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广西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全面实施“双核驱动”,使广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赢得主动。2015年1至2月,广西与“一带一路”国家间贸易高速增长,发展势头良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