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75岁老人韦鸿时,他正在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三层半的楼房里,与老伴熟练地编织竹藤工艺品。韦鸿告诉记者,2007年,他从石山区拉烈镇力达村七吨屯搬迁到农民进城创业园,之后他的儿子、儿媳外出打工,他和老伴则承接编织工艺品厂的订单,由编织工艺品厂把原材料送上门,他们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编织。
“一个人每天可以编织25个左右,每月收入1000多元。两个孙子都在县城读书,每天负责接送和煮饭等他们,跟过去比是一个天一个地啊。”韦鸿不无感激地说。
这是河池市扶贫生态移民“移出”新生活的一个缩影。
河池是广西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11个县(市、区)有7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个自治区扶贫工作重点县,2014年底全市仍有83.7万农村贫困人口。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河池历届党委、政府一直秉承民生为大的理念,探索、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开发扶贫攻坚之路,从2004年至2014年,全市大力开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累计投入8.77亿元,安置农村贫困人口2.15万户10.42万人。
敢为人先率先实施“有土安置”搬迁。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河池就有计划地组织都安、大化、东兰、凤山等县一些居住在大石山区,生活生产条件恶劣、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贫困户进行易地安置,帮助他们建立新家园。1989年,河池创办了广西第一个移民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平原畜牧场,拉开了以“有土安置”为主的易地安置扶贫开发探索的序幕。到2000年,河池在环江县和北海市等市内外共建成74个移民安置场,易地安置贫困人口达11万人。其中,在环江8个乡镇先后建立21个移民安置场,安置了都安、大化、东兰等县大石山区贫困群众6.7万人。2012年,为更大领域整体推进扶贫,河池总结经验,创新推出环江大安乡“整乡推进”开发扶贫新模式,通过资源大整合、连片大开发、群众大发动、基础设施大升级,带动产业发展群众致富。对大安乡可爱村35个自然屯90户贫困农户333名贫困群众搬迁到村部附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安置。通过实施“有土安置”,搬迁群众每户可分到5分水田和1亩旱地发展农业生产。2014年,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比移民之前增加1842元。
与时俱进创新实施“无土安置”搬迁。经过多年实践和总结,从2004年起,河池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机遇,逐步探索出以“无土安置”为主的搬迁模式,依托城镇二、三产业,将有创业能力、自愿易地搬迁的贫困农户、农村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以及因地质灾害影响需要搬迁的农户,集中安置到县城和中心城镇周边,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新城新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有组织地引导农民就近进城务工、经商和创业,探索出“无土安置”扶贫搬迁新模式。都安县农民进城创业园就是“无土安置”的典型。该县充分发挥县城附近有大片荒埌地的优势,创建了农民进城创业园,规划安置3.5万人,项目分五期建设,目前已竣工三期,已安置搬迁农户达1.65万人。去年,农民进城创业园易地搬迁移民年人均纯收入比全县高出1000多元。此外,2012年,大化瑶族自治县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建设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即生态民族新城,项目规划安置6万人,其中,规划安置农村贫困人口5000户2.3万人。目前,第一批搬迁农户960户4804人已搬迁入住。
具体在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过程中,河池围绕“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有出路”的目标,通过整合资金资源,谋划产业布局等,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目前,在扶贫产业方面,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15万亩,桑园面积78万亩,环江的红心柚、都安的竹藤编织、天峨的珍珠李等一些短平快项目,在移民的迁出地或安置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河池开发扶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河池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上任后,提出了强化治贫、治乱、治政“三治”理念,大力推进产业增量提质、民生保障提升、城乡新貌新风、开发扶贫攻坚和执行力提升“五大工程”,把开发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子,全力追赶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河池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2014年至2020年,河池初步规划搬迁5.8万户23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4.6万户18.36万人,生态搬迁1.2万户5.48万人。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环江县]生态移民让更多贫困群众搬得出能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石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难题,我市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截至2000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不仅接纳了来自都安、东兰等县贫困群众6.7万人,而且让移民群众基本实现当年进点、当年住上新房、当年开发、当年解决温饱的目标 【详细】
[龙胜县]“一盘棋”战略助推旅游扶贫全覆盖
以旅游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是龙胜各族自治县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但该县西北部群众尚未明显受益旅游红利。为实现全县群众共同富裕,该县将旅游扶贫作为“一盘棋”来打造。“以后,龙胜就是个大景区,全体群众都是参与者和受益者。”4月23日,该县县委书记周卉表示。 【详细】
[港北区]扶贫从“漫灌”到“滴灌”
“我家分到了400元红利。”4月16日,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吉龙村六吉屯村民磨宝赛说。在去年扶贫产业开发中,他免费领到200只鸡苗,寄养在养殖合作社,既能学养殖本领又能分红。像磨宝赛一样,港北区已有900户贫困户享受了这一“待遇”。 【详细】
[灵山县]“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纪实:从“帮扶点”到“示范点”
旧州镇新湾村,一排排新房镶嵌山间,一片片果树争妍吐绿,村里欢声笑语。佛子镇芳兰村,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幸福泉”涌出自来水,乡亲们喜上眉梢。谁能想到,这些村庄过去不通路、不通电,“挣钱养家苦无门,天干地旱愁死人”,哪家娶个媳妇都是头疼事 【详细】
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 引领河池工业发展
两年半时间,在一片荒郊野岭中,硬生生地创建一个初见成效的工业园区,这就是河池大任产业园的建设奇迹。 4月20日,记者从这片开发热土,感受河池对其寄予的巨大希望,特记录建设者们付出的点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