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29日 来源:贵港日报 作者:李艳晔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满眼亦红亦绿的辣椒、绿色剔透茶香四溢的茶叶、银光闪烁的人工饲养蛇……放眼钦州大地,这片热土上新兴的农业发展正在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同雨后春笋在钦州各地涌现,绽放着各色光彩。

  红色,丰收之光“这个是螺丝椒,那边那个是线椒。”钦州市钦绿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美满站在郁郁葱葱的辣椒田间介绍着基地种植的品种。走进马鞍岭辣椒种植基地,道路的两侧悬挂着沉甸甸的散发着辣味的果实,虽辣味很呛,但辣妹子们却是十分开心。满目红色尽是丰收之兆。

  钦州市钦绿果蔬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5月注册成立,目前已有社员700多人,6个分社,种植优质辣椒12680亩。去年马鞍岭巾帼分社600多亩辣椒种植基地便创平均亩产4000多斤,辣椒产值每斤3块的致富佳绩。

  为了进一步发挥“三那”一带的农村名优特产优势,带动农户实行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生产,促进农民增产致富、快步奔小康,梁美满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并为六个分社社员提供经营指导、技术培训、农产品深加工、推广农产品销售等服务,同时回收社员种植的优质水稻、黄秋葵、淮山等,再销往全国各地,提高社员收益,为社员、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种植技术培训学习等一条龙服务。

  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846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39895万元,带动非社员108553户。

  绿色,希望之光

  艳阳高照,微风徐徐。简陋的小平房内,往常一直唰唰作响的那排炒茶机早已安静地伫立在门边等候着客人的到来。走进灵山县陆屋镇陆屋村委会桥头岭村的铭铧茶叶种植家庭农场门口,便能闻到正在发酵的红茶叶所散发的浓郁香味。“看,由于我们土地的条件限制,像这样一芽一叶的茶青已经可以算是我们这里生产出的最好的茶青了。”热情好客的农场主施平站在广阔茂绿的茶田里,亲自采摘出上等的茶青展示给记者看,并安排茶农摘好茶叶拿回去让炒茶机加工。

  施平是去年3月注册成立的铭铧茶叶种植家庭农场。

  从施平口中记者了解到现在该农场茶叶种植面积已有120亩,据不完全统计农场去年的总收入是至少13000元/亩。而今年的春茶产量大约8千多斤,每斤的价格在70元到80元之间。茶叶采摘需要大量的人工,除了自家5个人之外,施平还会出钱请村民们来帮忙采摘,及时采摘茶青的同时还解决了周边群众的劳动就业问题。施平的农家茶叶自种自加工自销,不少人还会特地跑上门来购买施家茶来饮用。

  除了灵山县铭铧茶叶种植家庭农场之外,钦北大直镇那么村宋振晓、钦北区新棠镇屯林村黄氏兄弟、那蒙镇那桂村程旭林等270个家庭农场将钦州农户自产自销规范化,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在钦州各县区域落地开花。

  银色,奋斗之光

  光线昏暗的蛇屋中央的棉被一掀,十几条眼镜蛇猛然扬起身子,“呲呲”地喷着气,看着便觉得毛骨悚然。“别怕,它很温柔的,不会主动咬人,而且我们已经给它去毒了。”说话间,身穿一袭碎花短裙的周文倩已经熟练地用铁杆勾住蛇身,猛地一提,将一条龙璇眼镜蛇抓在手中。

  周文倩是灵山县有名的“养蛇女”,从2006年的两千枚蛇蛋到今天的两万多条成蛇,如今的她已和丈夫宁德富创办了龙璇蛇业有限公司。周文倩采取“公司+基地”的方式,除了给客户提供蛇饲料,形成商品蛇、种蛇、种苗、蛇饲料供应产业链之外,还提供培训机会,把养蛇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想学习养蛇的人,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致富。

  目前周文倩的养殖场占地总面积25亩,下辖2个分场。拥有蛇房250多间、蛇饲料冷藏冰库3间、饲料加工房3间、汽车5辆。基地养有种蛇13000多条,其中眼镜蛇6000多条、滑鼠蛇7000多条。2013年总收入532万元;2014年受市场影响,收入有所下降,总收入310万元。已经有不少于250名来自全国16个省、80个地区、105个县、162个镇的农民在她的基地学习过养蛇技术并走上养蛇致富道路。

  田还是那些田,山还是还些山,农户不再是以前的农户。如今,钦州的荔枝享誉中外、龟鳖家庭养殖走进千家万户、茶叶生产飘香万里、水产品养殖不断脱销……新型的农业经营已经不是传统的经营,它由分散到集中,抱团合作,增强竞争力,助推农户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不断创造奇迹。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