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0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韦继川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核心阅读】

  将群众从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搬迁,实现扶贫开发、生态修复和小城镇建设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区实施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每年将有10万人口实施扶贫生态移民。

  今年年初,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百色市考察时强调:“探索精准扶贫和乡村建设新路,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为此,记者走访了几个大石山区县,了解他们在扶贫生态移民中所做的积极探索。

田阳县双达村原来坐落在山旮旯里,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双达村搬到新址后,农民开始建新房。如今新村已见雏形

  摸家底 精识别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地无三尺平”之称的龙胜各族自治县,2014年前按照国家新标准,全县还有4.7万多贫困人口,大都生活在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的石山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协调。为此,这个县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大新县及时以乡镇为单位全面开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调查摸底工作,对居住在生产资源匮乏、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等五类农户进行入户调查、登记造册,并严格根据2012年贫困农户信息管理识别系统及2014年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精准审核定位搬迁对象。据悉,这个县“十二五”末期还有贫困村37个、贫困人口将近9万人。今年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有硕龙镇门村门屯133户632人、雷平镇新立村霞山屯69户280人、恩城乡恩城社区岜陇屯54户229人。计划今年底建成4个安置点,安置1922户7685人。

  大化瑶族自治县去年和今年先后开展“进瑶寨、话发展、助搬迁”和“蹲农家、办农事、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县干部职工上山下乡、进村入寨动员群众入迁新城。目前全县共有1.1万多户4.6万多人愿意搬迁,涉及16个乡(镇)145个村1508个自然屯。

  自治区扶贫办负责人介绍,我区于去年10月完成了全区634万贫困人口的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数据已经上传国务院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联网运行,这意味着国务院扶贫办可以随时查看我区扶贫对象的扶持情况、脱贫情况。“今年3月,我们已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要求,在扶贫建档立卡系统中将有扶贫移民的村屯进行勾选。”他透露,下一步,各县扶贫办要摸清具有搬迁意愿的贫困人口数量,制定分期分批搬迁计划,将2015-2016年的移民计划数落实到村、到人,要在建档立卡系统中随时可以查看。

  留得住 稳下心

  “搬得出来,留得下来,生活好起来,一直是我们工作奋斗目标。”凌云县的同志介绍,在项目上报之前,领导小组都要先深入拟计划搬迁的群众中了解群众的搬迁意向,搬迁地址的选择,以及后期发展设想等,全面综合群众的意愿,结合本县发展战略定位,在群众搬迁之前就谋划好搬迁后的可持续产业发展,并策划好项目的实施,真正让群众通过扶贫搬迁工程的“造血”式扶贫实现脱贫致富,保证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一个成功一个。

  大化瑶族自治县在制定入迁政策方面,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户搬迁的积极性。对入迁新城的农户,允许其保留原居住地的宅基地、林权、承包地,解决搬迁农户的后顾之忧;在户口政策上不设关卡,入迁农户可保留原籍,也可随安置办理转户手续;在教育、医疗、养老、低保、就业等社会保障方面,入迁农户与县城区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在制定房价等政策方面,坚持让利于民,通过利益驱动激发农户搬迁的积极性。一是以限价的方式框定开发商安置房价。第一批960户安置房价每平方米1380元,个人支付每平方米980元,政府补贴每平方米400元。二是严格落实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易地扶贫搬迁户,每人补助6000元。三是对符合危房改造、房倒重建等政策的易地扶贫搬迁户,给予相应资金扶持。四是在项目区建设建材交易市场,为第一批960户入迁户配套安排每户20平方米、每平方米价3000元的商业面积,由购买农户自由组建经济实体,统一经营或统一对外出租,所得利益由组成的农户统一分配,保障入迁群众的收入。

  据悉,为支持我区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除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相关的农业、水利、国土等十几个部门最近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和措施,确保移民“搬得出、留得住、有社保、能致富”。

  产业扶 前途广

  凌云县在项目实施中,依托安置区资源优势,以“一村一品”为载体,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下甲镇平怀村扶贫搬迁安置点是整合资金扶贫的一个典范。几年来全县整合了水利、教育、农业、扶贫等近1500多万元资金投入该村发展种养、加工及建筑业,引导成立了5个产业合作社,走项目扶贫与智力扶贫相结合的“造血”式扶贫的路子。目前这个村已经形成了桑蚕养殖、桑枝食用菌种植、豚狸养殖、桑果酒等多个固定产业,年产值总额超1000万元,成为该村经济增长的新主业;同时该村发展养猪、养鸡专业户6户,另外在桑地套种2000亩红薯,仅红薯一项就可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00元。

  忻城县十分注重搬迁区后续产业健康发展,配套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实施技术培训服务与推荐就业相结合,在提高就业能力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

  龙胜严格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工作思路,要求搬迁户或项目实施方在项目选址、项目实施过程和后续生产生活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项目工程如人饮、道路等项目,一律要求做好环保措施后方能实施,杜绝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损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发生,不仅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更要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

  大新县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配合将大新县打造成全区重要的旅游服务功能区和特色旅游城镇的目标,将硕龙镇陇宏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布局于德天瀑布游客集散中心范围内,使搬迁农户尽快参与到文化旅游产业中。此外,在住房规划设计上,融入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并与景区环境融为一体。

  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黄本和认为,解决移民的后续发展问题,关键是抓好移民的就业创业和产业扶持工作。一是提高本地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二是支持移民自主创业;三是加强培训,使移民至少掌握一门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种养技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