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谌贻照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蓄势搏击 主动突围

  ——看我区工业企业如何勇担稳增长大任

  今年,面对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我区的工业企业如何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中担起“稳增长”的大任

  绿意葱葱的五月,从工业重镇柳州市热火朝天的车间,到北部湾沿海繁忙的工业区,记者感受到了全区工业战线在这场“突围战”中显示出的智慧和勇气。

  把稳方向 换挡提速

  一季度,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0.3亿元,同比增长7.8%,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企业盈利状况好于全国。

  但是,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另一面却不容乐观:增速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7.8%的增速,是2001年3月以来的最低增速。数据表明,我区工业经济从2010年以来,持续下行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

  找准方向,精准发力。自治区出台了稳增长“8方面48条”后,视工业为命脉的柳州市首先发力,出台稳增长“39条”,措施包括政府采购优先支持本市企业产品、扶持重点产业发展、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实际困难、推进柳东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开竣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等,“39条”条条实在、目标明确。

  龙头企业顶住下行压力果断“换挡”,为深度转型留下足够空间:柳工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全面向国际化转型,1-4月出口工程机械2175台,增长5.4%;柳钢全面实施低成本战略,推进精细化管理,7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入全国前三位;五菱集团变身为广西汽车集团,为汽车的发展增添新动力。1-4月,全国汽车产销增幅减缓,而柳州汽车产销分别为84.6万辆和82.2万辆,增长12.6%和10.5%,比全国产销速度高8.5和7.7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强劲。该市汽车产业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68.1亿元,增长12%,高于全市增速6.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4个百分点。同行惊呼,柳州“缔造了汽车产业的神话”。

  千帆竞发的北部湾经济区依然领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增速高于全区3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北海和防城港两市的强力拉动。北海市以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4%的增幅跑在全区之首。

  转型升级 蓄势突围

  自治区领导在部署稳增长工作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2015年工业跨越发展“1131”工程及十大行动计划项目。

  柳州市正在利用经济下行的倒逼压力,抓紧实施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高加工度化”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战略目标。一季度,柳州“高加工度化”的汽车、机械、电子设备等占全市比重为58.6%,比2013年同期提高8.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稳步提升。1-4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22.3亿元,占全市比重8.7%。

  该市继续实施“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完善重点项目政策保障,建立重点项目推进责任制,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并取得可喜成效。1-4月,全市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58.29亿元,增长31.2%。

  转型升级使柳州老工业基地重点企业产品结构得到了明显优化。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系列新产品,产品档次逐年提升,除继续占据微型客车市场半壁江山之外,五菱宏光系列、宝骏730等MPV车型持续热销,位居国内MPV车型销量排行榜第一位和第二位。

  东风柳汽景逸SUV系列车型继续保持热销态势,今年一季度实现销量4.67万辆,增长89.3%,比上年同期增长64个百分点。柳钢集团在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不利环境下,积极优化提升产品结构,目前中高端钢材产量占总量比重达到50%以上。

  北海市的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也在转型升级中继续做大做强,共完成产值339.87亿元,增长27%,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1.9%。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完成产值222.31亿元,增长59.2%。该市高新区成功获批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区工业经济增添新的活力。新增规上企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玉林中金金属科技公司等16家新增企业3月份拉动广西工业总产值增长0.3个百分点,成为广西工业新亮点。高技术产业正成为我区新的快速增长点。一季度,全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1%,比规上工业增速高15.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 锻造新军

  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拥有一批响当当的品牌“新军”阔步前行。而锻造这支“新军”的唯一法宝,就是驱动创新。

  柳州今年实施的“创新驱动专项行动”可圈可点。该市不仅重点加快推动西江造船“新型300吨海关高速缉私船联合开发研制项目”、银海铝业“船舶用高性能铝合金新产品产业化”等一批新产品产业化项目试产达产,而且还组织推荐80个项目参加自治区创新项目评审。

  加快推进研发平台建设。该市年内将建设16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同时推进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实现部分检测项目开放。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一直是柳州工业的得意之作。该市在“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的引导下,实施产业链协同平台建设,以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建设全产业链协同平台,带动近300家产业链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工作效率提高38%,零部件基本实现“零库存”;柳钢集团通过实施MES(制造执行系统)项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钦州市出台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或升级高新企业,制糖设备卖到了南非,芯片年出口额超10亿元……如今,该市一批企业昂首走出国门,产品远销海外。

  驱动创新战略推动下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确保了外贸保持平稳增长。今年1-4月,我区进出口840.7亿元人民币,增长12.3%。其中,出口525.4亿元,增长18.1%。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