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在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记者近日前往当地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个不通路的自然屯,探访干部群众如何牵住精准扶贫“牛鼻子”。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外出务工仍是当前脱贫不可替代的主渠道,期盼能有更好的打工“软环境”,大众创业和农业创新也是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重要“钙片”。
到去年底,广西仍有530多万贫困人口,是全国贫困人口较多的省区。如今,扶贫攻坚剩下的“硬骨头”都集中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
记者在大化、环江、天等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看到,一些村屯道路不通,村民居住在砖木或木瓦结构的房子里,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在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尤齐村弄仇屯,瑶族村民卢志军家木瓦结构的房子四面漏风,一层半的房子上面一层住人,地面上直接架锅生火做饭炒菜。下面半层饲养猪、鸡,家畜的味道不时透过木板缝飘上来。
打工仍是这些贫困村屯的村民脱贫致富最现实、最不可替代的主渠道。
如何做大做强打工就业这一扶贫攻坚重要渠道当地干部群众期盼能进一步增强农民工就业培训的针对性。“每年春节假期过后,许多地方都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民工培训班,但有的培训实用性不大。”一名村民说,地方政府应摸清农民工就业培训需求,对症开方。
在务工地享受更多同城居民待遇成为打工群众的另一大期盼。常年在广东打工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可爱村壮族村民欧建政说,农民工子弟很难进当地公办学校,进民办学校各类费用开支太大,包括学费、餐费和交通费,一个学期要5200多元。大化县古河乡弄法村村民班高银说,他非常想把孩子带到广东生活、学习,但成本太大,支付不起。
除打工外,大众创业也是干部群众给出的脱贫“药方”。在天等县,许多农民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开桂林米粉店,踏上小康之路。
天等县县长黄国夫说,当前在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大背景下,让贫困农民插上创业的翅膀,应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当地今年打算对贫困农民进行有关开设桂林米粉店的培训,让更多贫困农民走到全国各地开桂林米粉店。
对留守山区的群众而言,农业创新是他们谋求发展致富的“钙片”。环江县大安乡党委书记袁雄宇说,大石山区地少而分散,农业种植难成规模效益,必须走现代农业的路子,即由农业企业投入资金、技术,带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近两年来,大安乡把产业覆盖贫困户作为硬任务,累计种植红心香柚1.16万亩、核桃1.86万亩,受益贫困户2201户。
“要充分发挥好‘领头雁’的作用。”天等县扶贫办主任梁海明说。在天等县进结镇龙茶新村,记者采访了解到,几位致富带头人带着村民们常年外出务工,专门为海南、云南等地生产的香蕉包装,如今家家户户都盖起楼来。
(《新华每日电讯》6月5日刊发此稿)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创新机制发力精准扶贫 实现“四到县”
扶贫工作“上头热、下边冷”,政策、措施落不到实处,不见成效;扶贫项目“失准头”,上头给的,不一定是下面需要的;扶贫资金“撒胡椒面”,钱怎么花,下面没有发言权……针对以前扶贫开发不实不准的种种现象,广西着力推进扶贫机制创新,全面落实责任、权力、资金、任 【详细】
[都安县]凝心聚力 推动精准扶贫向纵深挺进
孟夏时节,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兴利村头亮屯,清澈的水塘、粉刷一新的民居、明亮的路灯,还有特色农业示范区内红彤彤的火龙果,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这幅画卷,展现了该县党委、政府60年来带领全县人民摘穷帽、拔穷根的辉煌成果 【详细】
刘 榕:精准扶贫 发展大石山区经济的思考
大石山区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少,干旱,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农民文化基础差,生产技能少。农村底子薄,生产力低下,农民增收渠道少。经过多年的扶贫,面貌有一定改变,但距离国家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目前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进入了颈瓶。要推进扶贫工作,加 【详细】
广西农信社:精准扶贫49个贫困县
广西农信社强化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坚持精准扶贫。2014年累计向全区49个贫困县(区)发放贷款626亿元,今年1-4月,累计向49个贫困县(区)发放贷款231.07亿元,有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详细】
[凌云县]石漠化治理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凌云县石漠化土地及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2%,是制约该县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全县60%以上的贫困人口均分布在石漠化地区。2011年以来,凌云县共投入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资金3240万元,利用石漠化治理的契机,因地制宜,把石漠化治理与农业产业调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