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03日 来源:来宾日报 作者:樊荣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亿元,同比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增长1.6%;财政收入25.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4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亿元,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9元,增长7.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397元,增长8.5%。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这些趋利向好的数字,是我市上半年经济工作成绩最好的诠释。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环境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内经济整体增速放缓的形势,我市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彭清华书记在来宾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调整型、追赶型、特色型和绿色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广西“双核驱动”战略重要节点城市,推动经济实现平稳发展。

  落实稳增长政策 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今年5月31日,停产了半年多的广西铁合金有限公司正式复产。第二天,也就是6月1日,在停产近4个月后,广西敏诚矿业有限公司的一条生产线进入试产阶段,这标志该企业逐步恢复生产。目前,广铁公司18台矿热炉已经有14台恢复生产。敏诚矿业复工复产也逐步恢复正常。

  受市场冲击,我市传统工业和农业面临较大发展困难,一批企业停产限产,成为全市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面对困境,我市主动作为,加强服务,推动传统产业稳步发展。为推动工业企业复产达产,我市认真落实国发25号文件和自治区稳增长“48条”重大决策部署,并根据来宾实际出台了稳增长“49条”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市采取“一企一策”,开展服务企业(项目)直通车活动,对症下药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一批停产限产的企业逐步复产达产,推动传统产业发展困局有效破解。工业经济趋稳回升:稳定了糖业发展,2014/2015榨季产糖110万吨;落实自治区铝电结合政策,推动银海铝业达产和下游企业复产,铝产业同比增长43%。工业用电持续高位增长,同比增长41.1%。

  与此同时,我市以新兴产业发展为方向,推动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形成,新兴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市重点发展战略性工业新兴产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增长137%,汽车制造业增长50%,医药制造业增长22%,食品制造业增长22%,茧丝绸、碳酸钙以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实现较快发展。

  循环经济亮点频现。初步形成了糖业、铝业、热电、茧丝绸、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六大循环经济产业,形成国内最长的糖业循环产业链和全区最长的茧丝绸产业链。“热电联产”效应进一步提升,河南工业园对21家企业集中供热,年供气近90万吨,规模居全区首位。

  农业经济同样大有可为。我市以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为重心,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规模要效益。春季粮食种植稳中有升,面积达到139.6万亩。大力推进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新种植良种甘蔗2.8万亩。桑园面积扩大到58万亩。生猪、肉牛产业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以项目建设为拉动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扭转投资发力态势。今年5月底,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到我市调研时,明确提出“千方百计扩投资、上项目”的要求。按照彭清华书记指示要求,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狠抓工作落实,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今年年初,我市出台《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将“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同时,加强征地搬迁工作,市本级完成征地1850亩,为项目建设用地提供了保障。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据统计,上半年,我市统筹推进重大项目251个,完成投资65.8亿元。在招商引资方面,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79亿元。标准厂房招商实现重大突破,北京亿都川服装集团整体搬迁至来宾,年产值将达5亿元以上;以全国技术领先的福美新材料项目为核心,打造生态材料百亿产业园。汽配产业意向投资企业30家,总投资32.8亿元。广东丝绸纺织集团计划整体搬迁至来宾,丝绸纺织业有望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

  作为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今年以来,我市抓住一切发展机遇,以交通和园区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城镇加快发展。

  在交通和园区建设方面,我市重点加快列入自治区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大会战和“双核”驱动战略重大项目库的102个项目建设,投资完成进度排全区前列。一批高速公路以及辖区公路扎实推进,来宾至桂平高速公路、凤凰至穿山二级公路全线通车。来宾高新区成功列为自治区级高新区,新入驻一批高新产业,实现良好开局。投入2亿元集中解决以河南工业园、来宾高新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问题。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桂中治旱一期工程完成概算投资的60%,二期工程有望今年10月开工建设。

  在城镇化建设方面,我市按照彭清华书记“大兴产业、完善提升、聚集人气、控制规模”的要求,扎实做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促成意向贷款资金39亿元,武宣、象州成功列入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石龙镇列入建制镇试点。桂中水城、城南新区、旧城改造、城区路网、景观绿化等城建项目有序推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卫生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项目建设增强了发展后劲,提升了发展信心。

  深化改革释放活力 民生改善凝聚合力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持久动力,确定年度改革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368项缩减至148项,审批时限提速70%;工商等级制度改革继续领跑广西,推进工商登记制度“三证合一”改革等15项改革措施,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由47项精简至3项,精简率达93.6%。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新增流转土地4万亩,累计流转45万亩。投融资体制、国有企业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与此同时,我市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根本,推动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我市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创新实施“1+7”扶贫开发工作体系,即扶贫工作总体思路和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务工帮扶等七个到村到户工作措施,在忻城大石山区探索生态移民整村搬迁扶贫开发新模式。上半年,全市投入1.1亿元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巩固拓展。柳州师专整体搬迁基本完成,正式升格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