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兰天 董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乡村的空气那么清新,乡村的天空那么湛蓝,乡村的景色那么别致,乡村会使你流连忘返。

  自我市于2014年5月启动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工作以来,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且辐射带动效应愈发明显,在我市的一些乡村,四季风光都像一幅画。

  一年多来,我市坚持“可看、可用、可学、可复制”的原则,按照“集中力量,着力创新,加速转化,率先跨越”的思路,整合资金资源增强动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活力,强化科技驱动提升实力,促进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农业功能多元拓展,业主、农民合作共赢,着力把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打造成为农业“三新”成果展示区、农村综合改革先行区和“美丽柳州·生态乡村”建设样板区。

  “立体生态种养”“水肥一体化”“产销信息网络”……这些都是示范区中的“关键词”。在创建工作中,我市以科技化带动高端化、品牌化、生态化,推进示范区中良种试验示范、技术集成推广、人才队伍培养、科技制度完善,加速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成果转化,使全市13个示范区成为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转化的高地,还进一步拓展了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功能。

  在鹿寨县呦呦鹿鸣精品葡萄示范区,这里实施了耕地“小块并大块”综合整治1600多亩,因去掉田埂、消除土地差别等,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了20%。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积极推进示范区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着力引导资本、信息、管理、人才等流向示范区,打造土地、融资、技术、人才支撑平台。各示范区的技术集成和设施装备达到了全区同行业先进水平,示范区已发展成为土地集约、要素集聚、技术集成的腹地。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市加强体制创新,培育壮大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农业局负责人说。现在,全市示范区共进驻农业企业29家,此外还有多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我市以土地经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努力盘活农村资源,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使农民参与示范区建设有钱赚,激发了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示范区现已成为经营组织创新、管理机制创新、乡村治理创新的阵地。

  据了解,目前全市13个示范区已完成投资5亿元。接下来,我市将不断完善示范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模式,带动更多农户在种养、加工、运 输、销售等多个环节获利增收;加快构建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平台、土地经营权交易平台、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和担保平台等“三个平台”建设,推动土地流转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变。每年力争有2至3个示范区成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日报记者兰天董明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