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黄兴忠 通讯员/朱新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日,防城港钢铁基地2030冷轧1号镀锌机组一次通板试车成功。这是今年以来冷轧项目的第三条投产生产线,该机组生产汽车板用的纯锌镀锌板,年产90万吨。图为生产车间一角。 记者 黄兴忠/摄

  防城港讯 (记者/黄兴忠 通讯员/朱新华)防城港市工信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该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临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8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4%;临港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数据还显示,今年前10个月,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5.3亿元,同比增长1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2.8亿元,同比增长15.4%,排名保持全区第二。细心观察会发现,防城港的临港工业经历了一个从“零”到“领跑”壮大的过程。特别是近两年来,临港工业这个经济发展的引擎为经济的稳步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该市边、海区域再合唱,经济发展提速,临港工业持续领跑。

  临港工业从无到有,时间短、发展速度快、质量优。由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和美国、新加坡相关企业共同投资的大海粮油工业(防城港)公司,落户防城港后,因港口、运输、政策和市场优势,短短几年内,达到日压榨大豆7500吨的生产加工能力。紧接着有岳泰饲料、惠禹和枫叶等粮油加工企业进驻,一批依港而建的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粮油加工、建材、冶金、中油能源等国内外大型临港工业群。

  依托港口海洋运输、利用全球资源的临港工业已成为防城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边海经带战略,大力推进“十百千”项目建设的有力抓手。防城港市工信委表示,以大海粮油、盛隆冶金、防城港电厂、金川铜镍、钢铁基地、信润石化、LNG项目、海森特海工装备等为代表的临港大型工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投产或加快建设,为防城港主动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最佳条件。

  临港工业从有到强,发展迅速。2013年该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后,临港工业发展跃上新台阶。每年都有一大批企业进驻防城港,而一些已经落户的大企业抢抓机遇纷纷开工、竣工和投产。今年6月、8月和11月,钢铁基地冷轧项目酸轧机组、连退机组和镀锌机组分别一次通板试车成功;10月25日,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1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防城港电厂二期、盛隆冶金技改二期以及中海油广西LNG储运、信润石化、广西科元新材料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特别是该市今年推进边海经济带建设后,边海联动、点轴配合、产业集聚,临港工业有了更大突破。该市已有14个千亿元、百亿元级产业项目落地或投产;钢铁、有色金属、能源、石化、食品、装备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正在形成;企沙工业区、大西南临港工业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建设,临港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转型升级,开启新型工业化新局面。目前,该市临港工业利用新技术转型升级步入发展快车道。盛隆冶金成功与中国钢铁研究总院设立了新材料研发中心和红土镍矿深加工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推进红土镍矿合金技术的开发和冶炼,专项研发HRB500以上系列含镍铬特种钢材,建设合金钢材加工配送物流中心,延伸产业链,实现由钢铁冶炼行业向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的战略转型。广西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的铜冶炼工程采用闪速熔炼、闪速吹炼、回转阳极炉精炼工艺,实现环保、节能和经济效益双提升。今年8月,澳加粮油、大海粮油、广西上上糖业等3家企业因技改创新力度大,荣获“自治区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标杆企业”称号。目前,该市已建成7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自治区级研发中心,有4家企业通过自治区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认定。大型临港工业企业不断创新新技术,为临港工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港城笛鸣

  变潜在条件为发展优势

  兴 忠

  防城港临港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迅速崛起并成为经济发展主力军,拼的是资源优势和技术创新的挖掘,通过发展战略一步步落实,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防城港市的最大优势是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如果这些资源不去利用,不能为我所用,永远只能是潜在优势。防城港市推进边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就是将这些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事实证明,该市的化工、钢铁、粮油加工和能源企业等临港工业,因充分利用了港口的优势,企业产品不管是生产成本还是销售成本,均比内地低而具备较高竞争优势,以致吸引国内外大型工业企业进驻,使防城港临港工业迅速壮大。

  当前防城港市推进的边海经济带建设,包括港口经济、口岸经济、旅游经济、海洋经济、互联网经济和生态经济等六大经济业态,其实就是将防城港市的所有的资源禀赋和优势充分挖掘,形成边海联动、产业集聚的经济发展主轴,引领和带动全市快步迈入沿海开放城市第一集团。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