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 来源:玉林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产业调结构、改革加“深度”提“速度” 农业“写活”创新发展大文章  

  结构调整使特色产业得到升级发展。 

  201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6.69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75.16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分别增加了139.12亿元和66.48亿元,增长48.38%和37.95%,数量翻了一番。 

  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年4531元,2014年增加到了9314元,增速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9年的3.49∶1迅速缩小到2014年的2.86∶1,小于广西、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双提升”。两组数据,展现出“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结出的丰硕果实。

  产业结构调整 

  让农业发展频现亮点 

  今年,博白县56万亩晚稻丰收,分别在东平镇、凤山镇、沙河镇创建的3个万亩高产示范片起到了引领作用;容县沙田柚种植面积达15.5万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总产值超10亿元。这是我市调整产业结构,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取得齐步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期间,我市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特色产业升级提档,涌现了多个建设亮点。 

  其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粮食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目前,全市共建设38个自治区级以上粮食万亩高产示范片,示范总面积达80多万亩,粮食产量逐年回升,巩固了广西粮食主产区的地位,其间优质稻的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比“十一五”期末增加了5.23个百分点。 

  通过实施粮食、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种植业五大产业提升工程”和“优果工程”,加快“南菜北运”基地和“菜篮子”基地建设和中药材种植业发展,我市特色产业实现了升级发展。其中,荔枝、龙眼、香蕉、沙田柚四大当家品种得到巩固发展,柑桔、葡萄、番石榴等水果新品种发展迅速,使我市水果品种更趋多样化,结构更趋合理化;蔬菜生产呈现企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特点,2014年全市蔬菜总产量290万吨,比“十一五”期末增长22.51%。 

  在第六届药博会上,我市获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南方药都”称号;“五彩田园”继获授“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后再添殊荣,获国家级荣誉——中国农业公园。 

  改革加“深度”提“速度” 

  “写活”农村创新大文章 

  玉东新区湘汉村,近年来发生的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正全方位地改变着该村。2013年9月,该村启动了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六权”改革,在2014年1月底全面完成“六权”确权工作后,成为全区首个完成整村推进“六权”确权登记颁证村,也因此被称为“广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农户产权“不动产”可以拿到产权交易中心去进行资本产权交易,土地确权让农民吃了颗“定心丸”。 

  与“六权”改革同时进行的,是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推进。2014年2月8日,玉林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成为广西首家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两个“首个”,充分体现出了我市农村改革的深度、力度和速度。 

  以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我市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有效融入“一带一路”“双核驱动”的强劲动力,农村“六大改革”的联动推进、率先突破,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摸索出了有效路径。 

  如今,作为全区唯一一家地级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目前已完成农村土地流转挂牌交易及鉴证服务34宗,涉及交易合同154份,激活了农村“沉睡的资产”,实现了“把产权推向市场、把红利留给农民”的目标。为全区乃至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探索了积极的路子。 

  到目前为止,我市已累计组织交易及鉴证合同6560宗,流转交易面积达18.20万亩,农民直接、间接获益19.15亿元,“写活”了农村创新改革这篇文章。 

  土地加力集约化 

  新型农经体展后劲 

  福绵区的土地流转启动早、成效好。截至目前,该区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了17.9万亩,占土地承包经营权面积的70.2%,集约化的土地上建成10个千亩以上、300多个百亩以上千亩以下流转示范点,形成了优质谷、香蕉、甘蔗、香葱、中药材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全区规模种植专业大户达200多户。 

  通过完善机制、培育主体、典型示范等方式,我市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集约利用加快,也加速了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新型农经体的发展。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41.69万亩、流转率达53.4%,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全市形成了50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2229个,其中1000亩以上产业化基地41个,初步形成了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土地利用态势。 

  其间,我市以“三个100示范工程”(100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0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为重要抓手,带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勃兴发展,并将其打造成为引领农民闯市场奔小康、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生力军”“主力军”。 

  如今,土地集约化和新型农经体发展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全市已累计发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自治区级33家、市级162家,9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18家5亿元以上;发展农民合作社2826个,增长70.76%,比“十一五”期末增加了1171个;工商登记注册家庭农场605个;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辐射带动农户达92万多户,辐带率超50%,高于广西平均水平,51%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组织,户均增收1100元以上。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