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李 强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桂林借助于被列为全国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城市的东风,共引进旅游项目160个,旅游环境的改善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图为阳朔西街游人如织的火热场面。 廖学斌/摄

  ■核心阅读

  面对今年以来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土资源工作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性变化和纲领性政策要求,桂林市国土资源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动建设桂林国际旅游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围绕“保发展、保耕地、保民生、保权益、保稳定”的任务,勇于创新,克难攻坚,强化工作前瞻性、计划性、指导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国土资源工作,硕果累累,亮点纷呈。

  用地有保障 服务稳增长

  位于漓江风景核心区的塔山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是桂林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这里占地总面积1500余亩、拥有5个自然村“城中村”,因基础设施落后,违法建筑林立,生活污水直排漓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桂林市政府将对这个“城中村”进行改造,市国土资源局全力支持该项目建设,所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目前已全部落实,可望于年底前顺利启动。

  桂林市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说:“像这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得到落实的项目,在桂林还有不少。深度挖掘土地资源最大效益,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服务稳增长,是当前我们国土资源工作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

  据介绍,今年以来,桂林市国土资源局出台了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进国土资源领域改革、服务民生等服务稳增长的7方面举措;将国土工作从事中事后监管向事前准备转移,成立了“项目办”,负责全市各层面重大项目统筹管理和协调监督工作;制定完善了《桂林市重大项目情况进度一览表》《重大项目局领导联系任务分解表》和《重大项目问题责任一览表》,提高了项目用地管理的精准度。

  与此同时,市国土部门与各县区及市直部门全面对接,动态管理,及时跟踪项目进展,协调解决难题。

  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桂柳高速(永福僚田-鹿寨)、兴安县严关一期风电场、兴安石板岭风电场等12个重大项目已落实用地指标,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77.43公顷。还将国道321改造、高铁西货站、动车所等一批工程项目涉及调规问题列入2015年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中统筹安排。

  据了解,2015年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下达桂林市2015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共671.73公顷(其中:中心城区用地指标48.63公顷,临桂新区专项指标180公顷,桂林旅游用地综合改革专项指标100公顷)。到今年9月底,该市就已圆满完成全部用地指标分配和报批任务,保障了113个建设项目用地指标需求。

  不仅如此,该市国土部门还积极向自治区争取到重点或急需项目用地指标542.74公顷,使51个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得到落实,为全市经济稳增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改革破难题 发展添动力

  旅游项目加快落地、农民共享改革红利、群众办事效率提速……一年来,桂林市国土资源系统稳妥推进桂林旅游产业用地、审管分离、不动产统一登记等改革措施,用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为稳增长增添动力。

  ——借助旅游用地改革东风,用地瓶颈得破解

  前几年,掣肘于项目用地指标短缺、用地审批难等因素,桂林旅游业发展面临项目用地难的瓶颈。2013年6月,国土资源部批复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2014年,《桂林市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简称31条)出台,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落实100公顷土地予以支持。

  借助旅游用地改革东风,桂林市一大批旅游项目“落地生根”:

  蓝溪谷国家养生度假区、龙脊梯田景区等4个项目享受单列指标,利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旅游开发,农民通过林权流转、土地入股和租赁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

  万达文旅城等一批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通过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政策解决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问题。

  逍遥湖、熊虎山庄等项目通过差别化用地,解决了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问题。

  总投资达33亿元的瑞盛阳朔国际旅游度假区,目前已落实265亩用地,按原地类管理,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

  ……

  与此同时,桂林市国土资源局还加大了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的政策细化和具体实施步伐——

  开展旅游产业用地分类实施和建立旅游用地基准地价体系,为旅游产业用地出让、租赁及作价入股等提供操作依据。

  稳妥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通过5-8年的开发,可以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达千亿元以上。

  《桂林市旅游项目用地专项年度计划指标管理暂行办法》《桂林市旅游产业用地项目规划修改与调整管理暂行办法》等5个相关配套政策近期将获市政府颁布。

  一系列改革试点政策的出台,获得了自治区政府高度认可,相关政策已在全区20个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中得到推广运用。

  ——推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管分离”全覆盖

  2013年,桂林市国土资源局在全市率先实现“审管分离”,将原先在6个科室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整合归并到行政审批办公室一个部门集中审批,31个行政审批事项缩为26项,并将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公开、行政审批流程公开、行政审批时限公开。这些改革措施使得行政审批工作大为提速,实现了个人登记发证提速率达60%至70%,承诺时限内100%办结。

  据了解,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桂林市国土资源局就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实现了全方位、全覆盖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市市直属单位完成以“审管分离”为核心的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现了行政审批的快速高效运行。

  ——啃下不动产登记“硬骨头”,步伐坚定稳推进

  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块难啃的“ 硬骨头”。在桂林市国土资源部门的精心努力下,该项工作稳步推进。

  2014年12月30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桂林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的通知》,明确将土地、房屋、林地等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国土资源部门一家承担。

  截至2015年11月,阳朔、临桂、灵川、全州、兴安、资源、平乐、荔浦、恭城9个县(区、自治县)均已完成不动产机构设立工作;永福县、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三定”方案均已上报县编委,待批复中;荔浦县自2015年10月16日率先于全市挂牌成立不动产登记局并现场颁发了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书以来,截至2015年12月9日,已累计受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申请932件,其中发放不动产权证书110本,不动产权证明521份,正在受理301件。临桂区不动产登记局、全州县不动产登记局也已于近期相继挂牌成立。

  责任肩上挑 民生记心头

  连续多年耕地保护工作在全区获得优秀等级、耕作层剥离回填工作在全区率先实施、成功避免多起地质灾害……桂林市国土资源系统主动作为、勇于担当,采取一系列措施,严守耕地红线,治理地灾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毫不动摇坚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

  桂林市国土资源部门在确保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和城乡建设不断加快推进的同时,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毫不动摇地坚守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成效喜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市临桂区在广西率先开展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达到了保护资源、改良土壤、农民受益的多重效应,迎来了今年6月广西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现场会在桂林召开,目前广西各地正在推广临桂区的经验和做法。

  到目前为止,桂林全市已完成耕作层剥离再利用1200亩,另外还有2174亩正在进行剥离前的各项前期工作。

  据统计,截至2014年末,桂林市实有耕地面积41.22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34.1万公顷,基本农田占耕地面积82.7%。上级下达该市规划期耕地保有量目标为38.75万公顷,根据年度变更地籍数,上一年年末桂林市实有耕地面积41.22万公顷,远远高于上级下达的任务。

  ——全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

  “农田成方、道路宽敞、沟渠成网,把小块、分散的农田整治连片,插秧机、收割机等可以直接开到田头,相比过去,种田劳动强度减轻了,产量也增加了。”灌阳县新圩乡新圩村村民文老伯的话很有感慨。

  据了解,2013年,灌阳县成为自治区第一批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县区,16个子项目现已全部开工,实施面积1.3941万公顷,投资2.9亿元,共有7万多户16万多群众受益。

  兴安县开展的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目前所有子项目已通过项目财政投资评审,正在进行施工招投标工作。

  这些年来,桂林市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了一大批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统计数字显示,自2009年以来,桂林市共获批复立项土地整治项目116个,实施规模84226.46公顷,总投资25.9355亿元。其中,整村推进项目82个,总投资19.1226亿元,已全部开工建设;整县推进项目34个,实施规模3.3365万公顷,总投资6.8亿多元。

  ——治理地质灾害筑牢生命安全屏障

  桂林山地多、平地少,是广西地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市11县6城区现有地灾隐患点1396个,其中,重要隐患点达483个。

  为了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桂林市国土资源局主动积极作为,沉着应对。

  今年3月19日,叠彩山发生一起岩石崩塌突发地灾,碎石砸中下方游客。地灾发生后,该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地灾应急专家迅速赶到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划定危险区,拉起警戒线,为救灾和防止二次地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

  近年来,桂林市不断加强地灾治理力度,仅2015年全市就争取中央、自治区资金1590万元,整治项目10个。与此同时,桂林市还建设了覆盖全市的地灾自动监测预警平台,构建了地灾应急体系,实现了地灾“一张图”管理。全市地灾防治实现了由分散的单一部门管理向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防灾转变。今年以来,全市已成功避险2起,避免了17人伤亡。

  据悉,投资60余万元的桂林市地灾预警应急指挥中心数字调度系统已投入使用,实现了视频调度指挥,标志着该市地灾防治及信息化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