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22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压题照片  

  南宁机场新航站楼。黄光宇/摄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周 军/摄 

  广西通往越南及周边省区的6条高速公路已全部打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高速公路网日趋完善。周家志/摄  

  北部湾港集装箱堆场。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广西最大食品加工基地。这是双汇食品加工车间。  

  防城港核电项目航拍图。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北部湾港防城港区20万吨级大船靠港。  

  北海千亿元电子产业园。 

  不平凡的“十二五” 我们这样走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围绕国家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深入实施“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战略,积极落实自治区稳增长措施,5年间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区域地位逐步提升

  “三基地一中心”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和沿海经济新一极逐步确立,与东盟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开放合作不断推进,整体经济实力快速提升,总体功能布局不断优化。2010年至2014年北部湾经济区四市GDP年均增长12.4%,占全区比重由2010年的32%上升到34.8%;财政收入由441.5亿元增长到857.6亿元,占全区比重由35.9%上升到39.7%;固定资产投资由2796.7亿元增长到4810.1亿元。经济区以占全区不到1/5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1/3多的经济总量、2/5的财政收入。

  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园区引领成效显著

  石化、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建材等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10年至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4.4%,比全区高3.7个百分点。2014年,自治区重点支持建设的14个产业园区产值达5935.28亿元,成为经济区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经济增长亮点。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出海通关网络初步形成。通往越南及周边省区的6条高速公路全部打通;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形成北部湾“1小时经济圈”;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快速提升,集疏运体系逐步完善,2010年至2014年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速14.14%,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15.55%,北部湾港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南宁机场新航站楼投入运营,南宁和北海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00多条,旅客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

  同城化取得新突破,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通信、金融、社保、户籍、口岸通关、交通等领域同城化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北部湾经济区已经初步迈入同城化时代,经济区老百姓已经开始享受同城化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6.8%提高到2014年的51.9%,城镇总人口增加到730.86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增加到569平方公里,北部湾城镇群加速形成。南宁五象新区、北海海湾新城、钦州滨海新城、玉林玉东新区等新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区域发展中心。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开放合作水平显著提高

  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平台不断丰富,“南宁渠道”综合效应不断释放,相继建成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初步构建了功能齐备的保税物流体系。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开创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两国双园”模式,广西崇左中泰产业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一批重点合作园区建设方兴未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体制机制大胆创新,发展动力不断激发

  出台了《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户籍制度、港口体制、园区体制、通关一体化等4个配套改革方案,行政审批、口岸通关一体化、园区管理体制、跨境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铺开,探索建立行政综合审批机构,成立了市级和园区行政审批局;成立了北部湾港口管理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引导基金加快设立;广西北部湾创新发展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已成立。启动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成立了东盟货币服务平台和东盟货币业务中心;试水征地制度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征转分离”等。

  生态环境保持优良,建设保护实现双赢

  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近海海域水质保持稳定,海洋功能区环境总体状态良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近岸海域水质达一类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比例超过80%,北部湾依然是中国较为洁净的海湾。

  更辉煌的“十三五” 我们这样开创

  北部湾经济区将继续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加快建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核心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先行示范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核心引擎。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在行政管理、同城化、港口运营管理、园区开发管理、土地管理、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更多供给,营造更加公平的环境,促进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二是深化推进同城化发展,全面实现经济区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三是完善港口管理运营机制,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四是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园区发展活力。五是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试点建设,探索建立“地票”交易制度。六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沿边金改试验区为平台,大胆先行先试。

  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一是推动北部湾制造业集群攻坚战,重点打造石化、装备、冶金、电子、轻工食品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制糖、造纸、建材建筑及轻纺等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推进优势工业智能化发展,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三是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升级发展,推进产业园区实现集群化、融合化、智慧化、绿色化和产业升级、质效升级、设施升级、营商环境升级、管理运营升级、开放合作升级;四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五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优质化发展,新兴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六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改造升级传统海洋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海洋产业,建设南海资源开发综合保障基地;七是推进北部湾特色旅游业发展,建设国际知名的滨海休闲养生目的地,加快发展跨境旅游、都市生态休闲旅游。

  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是规划建设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示范引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二是优化完善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推动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东盟(北部湾)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规划建设,升级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三是构建区域性国际要素资源配置中心,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服务贸易交易中心;四是推进通关便利化,试点推进与东盟国家“两国一检”、“一站式”、旅客自助式等通关新模式;五是推动与东盟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构建跨国产业链;六是转变国际贸易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国际服务贸易、边境互市贸易;七是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建立面向东盟的投资领域鼓励目录;八是推动口岸升级发展,提高口岸服务和通关便捷化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性国际互联互通水平

  一是重点推进海上东盟、陆上东盟、南北国际新通道建设,突破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瓶颈;二是建设北部湾西南国际航运中心,实施港口能力提升、货运畅通、港口服务重大工程,推进形成广西北部湾港“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港口布局体系,打造大进大出的现代化港口;三是以南宁为核心,建设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面向东盟的国际通信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枢纽;四是加快推进中国-东盟高速公路网、铁路网、海运网、航空网、通信网等5张网共建共享,推进北部湾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覆盖面广、功能配套、相互衔接的跨境互联互通网络。

  加快同城化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五化同步,统筹城乡,明确重点,强化功能,加快推进北部湾同城化和城市群发展,形成协调有序、高效集约、功能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提升南宁核心城市综合功能,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增强中小城镇综合实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加强近岸海域利用与保护,加强陆域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生态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生态环境破坏,建立具有良好经济、生态效益的产业体系。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