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记者张大川 李亚光 褚晓亮 刘硕 叶婧 马晓媛)临近除夕,年味渐浓,青海、吉林、山东等地的家家户户准备年货的节奏正酣,蔬菜、海鲜、果品等货品销售也迎来了春节销售高峰。
在距省会西宁约30公里的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通过大面积的大棚蔬菜种植,即使在春节前后的蔬菜消费高峰,供需仍可维持,而且菜价也得到平抑。
“互助县37万人口,全县60%以上的蔬菜由互助县台子乡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供应,县内23个蔬菜铺均由合作社配送蔬菜。此外还有不少沿街贩卖的小贩也从合作社批发蔬菜。”互助县台子乡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靳永明说,合作社拥有340个蔬菜大棚,每个大棚占地一亩,冷库容量达1300吨。春节前夕,为应对蔬菜销售高峰,合作社增加人手采集各类蔬菜,从腊月二十六日起,每天的批发零售量达100吨左右。
“除蘑菇、蒜薹等少数几样蔬菜需要从西宁市场上调运外,其他诸如萝卜、油白菜、西红柿、韭菜、茄子、香菜等绝大多数蔬菜,合作社可以满足互助县春节期间的供应。”靳永明说,除此之外,县上的批发及零售价都要比西宁市便宜2元左右。
而在东北农村新春大集上,冻梨、冻柿子、冻鱼等冻货不再是绝对主角。记者近日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吉林省农安县鲍家镇新春大集采访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生鲜产品涌入农村市场,冻货已经从冬季必需品变成一种怀旧的情怀。
在腊月二十七的鲍家大集上,吉林省农安县前岗乡太平村村民伏庆霞买了不少生鲜产品:还在打挺的活鱼,新鲜的水果,还有不少新鲜蔬菜。就在前几年,这些生鲜产品在冬天很难走上农民的餐桌。
伏庆霞告诉记者,以前大集上卖鲜菜鲜鱼的特别少,那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好,所以过年都是买一些冻货作为年货。这几年日子越来越好,镇上的生鲜销售点也越来越多。“新鲜的肉和菜比冻的好多了,有新鲜的谁还买冻的啊”伏庆霞说。
不仅是伏庆霞,如今很多当地农民的消费观念都发生了转变。记者在大集上看到,经营冻货的摊位前顾客寥寥,而经营新鲜蔬菜的摊位前则围满了人。
在山西大同阳高县大白登镇潘寺村,菜农们则是以蔬菜的热销而喜形于色。“今年有了蔬菜大棚,这年儿是闲不下啦。”站在自家的蔬菜大棚外,60岁的薛亮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这不,菜贩子刚拉走两箱黄瓜,这几天黄瓜的价好啊,平时不到一块,这几天能卖上四五块钱!”
虽然立春刚过,我国大部分地区还笼罩在冬日的寒意中,但山东济南郊区张而村的现代化温室大棚里却已有了春景:一畦畦草莓点缀其间,红果绿叶相映成趣。
张而村是济南市最早的草莓种植专业村,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大鹏草莓,是山东省最大的冬暖棚草莓种植基地之一,被誉为“草莓之乡”。
济南市历城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技术科科长邹永洲告诉记者,历城区至今已有草莓大棚2万多个,占地面积1.5万亩,年总产量3000多万公斤,年总产值3.5亿元。
眼下,正是张而草莓上市的季节,外形艳红、营养丰富的草莓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了喜气,红脸颊、甜宝、红誊等3个草莓新品也已成为百姓节日餐桌喜爱的果品之一。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农信社打造网络商城便农惠农 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紧跟国家重点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步伐,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近日,广西农信社利农商城“限时特惠”微信频道正式上线运营,为广大农民提供网上购物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模式,解决农民“距离远、网购难、购物贵”的难题。 【详细】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投资7000亿元升级农村电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双创基地发展众创空间,加快培育新动能;决定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以补短板、调结构促稳增长、惠民生;部署进一步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通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草案)》 【详细】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引导互联网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
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公布。这份题为《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同时,要创设农产品期 【详细】
农村过年现在咋买年货?买啥年货?
春节将至,福建山区长汀县罗坊村一条不宽的街道上,斜对着的两个“小卖部”热热闹闹。 【详细】
田阳县多举措打造共联屯新农村建设升级版
田阳县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出台了《共联屯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和《共联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加强生态乡村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等三大方面的提升,打造共联屯新农村建设升级版。2015年共联屯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402元,比上年增加4.5%。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