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谢彩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只建不管、重建轻管正向既建又管、建好管好转变,两个5年规划之交,全面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八桂大地铺开。

  “十二五”收官之年,对于遍布乡村的“小水利”,是个管理体制大改革的年份:合浦县、八步区这两个国家级试点县通过验收,12个自治区级试点县成功实施,全区面上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八仙”管水 各显神通

  合浦县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负担”原则,对171座小型水闸采取“受益自管”模式,每座水库落实1至2名受益群众作为管闸员并与水管单位签订管护合同。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小型水利工程,统一收归国有,落实专人管理,落实人员经费。通过新组建7个乡镇水利站,使基层实现水利服务机构全覆盖。小型水库管护向社会购买服务,每座小水库建立以“1名水库职工+2名外聘群众”的方式管护,真正实现从“看”向“管”转变。

  八步区出台小型水库管理改革7个配套文件,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细化管护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小型水库全部收归国有,确权到大中型水管单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用管护人员,实现“以大带小”。

  柳江县对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分类定性、分类确定权属和分类确立管理模式,在业内首创“父母+子女”家庭式水库管理值守模式,有效保证了水库24小时值守人员在岗在位。

  扶绥县以“建管一体化”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水利化建设,全县落实双高项目实施主体31个,其中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公司等,实施项目26个共计4.56万亩,总面积居全区第一。

  除上述四县区外,各地还创造出“小小联合”“1+1+1”“承包经营管护”等多种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新模式。

  试点先行 面上铺开

  2015年11月,全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会在合浦县召开后,12个试点县形成改革攻坚高潮,面上县改革工作加快推进。

  经验收,合浦县、八步区这两个国家级试点县,综合考评达到良好等级,工程权属发证率、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落实率、工程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落实率、相关利益方满意度等主要考核指标均达到95%以上。

  12个自治区级试点县纳入改革范围的水利工程共计8776处,截至2015年底颁发权属证书8068本,发证率91.93%;落实管护主体8300处,落实率94.58%;签订管护责任8060处,完成率91.84%;落实管护经费1642.31万元,培育用水者合作组织337个。

  面上县改革工作也在有序推进。据2015年底统计,面上县中有64个县区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34个县区出台了县级实施方案;已确定纳入改革范围的工程共有13562处,颁发证书203本,落实管护主体1690处,签订落实管护责任1056处,建立管护制度690处,培育用水者合作组织1123个。

  在“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中,自治区水利厅与财政厅、“双高”基地办积极会商,并报自治区政府批准,对水利化项目的实施主体进行大胆探索,选择广西凯利农业有限公司、广西思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中粮屯河崇左糖业有限公司3家有实力的企业,分别在南宁市武鸣县、崇左市江州区开展试点,鼓励、支持其作为项目业主,按规定的建设标准自主建设管理双高糖料蔗基地,采取以奖代补或先建后补方式给予财政补助。

  着眼长效 鼓励改革

  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是“十三五”期间广西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水权交易制度改革;抓好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力度;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探索多元化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改进和加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深化国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抓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推广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维修养护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小水利改革继续抓好12个自治区级试点县的改革任务并进行总结验收,进一步总结试点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向全区推广的力度。同时,加快推进面上改革,指导面上县编制实施方案,开展权属调查、登记、公示、发证、签定责任书以及完善工程管护制度等工作。

  对新建工程推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工作方式,抓好配套政策和措施的落实见效,激发社会参与热情,加快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保障水利工程良好运行和持久发挥效益。制定、完善公共财政水利项目资金的安排与使用管理制度,大力支持、鼓励改革,加速形成水利工程管护长效机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