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6日 来源:广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玉林江南新区。  

  玉柴集团柴油机生产区全景。  

  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是全国最大的封闭式中药材交易中心。  

  广西“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获“中国农业公园”称号。梁大新/摄 

  黎湛铁路贵港至玉林段电气化改造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玉林夜景。梁大新/摄

 

  玉林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图为该市江南绿轴公园。梁大新/摄  

  玉林农业休闲旅游蓬勃发展。梁大新/摄  

  玉林发展“飞地经济”,借助龙港新城积极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玉东新区新景。  

  旅游产业正成为玉林新的支柱产业。图为国家4A级景区——玉林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梁大新/摄

  

  玉林市“十三五”五大发展战略  

  玉林市“十三五”四大攻坚 

  玉林名片

  “中国南方药都”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奋力建成区域大城市、国家非公经济发展示范市、北部湾城市群商贸中心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宏观经济形势最严峻的一年。

  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玉林市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呈现出经济运行平稳趋好,经济结构积极趋优,市场预期向上趋强,发展后劲扎实趋牢,实现了“十二五”的完美收官。

  据统计,去年玉林市实现GDP同比增长8.9%,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1%、10.5%。

  把视野放宽到过去五年,就可以发现,任凭外部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玉林经济发展都一路稳健前行,气势昂扬。

  关键经济发展数据清晰地印证着玉林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840.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450亿元,年均增长9.8%;财政收入由69亿元增加到139.6亿元,年均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15.6亿元增加到1364亿元,年均增长2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9.5亿元增加到464.2亿元,年均增长1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6万元,折合约4000美元,经济发展总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

  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推进,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玉林市坚持产业优先发展,实施现代农业“三个100”示范工程,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八大园区、八大产业发展提速,年产值超百亿元园区达到7个,超百亿元产业达到5个。玉柴铸造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9家、亿元企业300家。三次产业结构由20.4∶44.5∶35.1调整优化为17.8∶44.1∶38.1,工业化率由1.9提高到2.1,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力,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已成雏形。过去五年中,玉林市针对基础设施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达1672个。其中,“修机场、建码头、接高铁”三件大事取得重大突破,黎湛铁路玉林至贵港段电气化改造、铁山港东岸码头实现开工,玉林民用机场、洛湛铁路玉林至梧州段电气化改造、绣江复航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在农村道路上,新改建农村公路3100公里,实现100%的乡镇通硬化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

  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品位迅速提高。玉林市通过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市设施与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着力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全市城镇化率由39.6%提高到46.5%,年均提高约1.4个百分点。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设施竣工投入使用,湿地公园、狮山子公园、江南绿轴等生态园林建成开放,中心城区面积由56.6平方公里扩大到68平方公里,人口由55万人增加到68万人。建成国家级生态村1个、自治区级生态村143个,完成植树造林12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9.6%提高到61%。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顺利完成,城乡空气环境质量和水质稳定好转,获批为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跃上新水平。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五年减少贫困人口4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9.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完成教育投入260.8亿元,年均增长18.4%。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扎实推进,市博物馆建成免费开放,建成城镇公共文化设施127个、村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798个、农家书屋1407个。完成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160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642万元增加到2.88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302元增加到1.0292万元。

  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深化,呈现和谐稳定新局面。切实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任务。群众信访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率先在全区建成未成年人教育中心和县、镇、村三级联控联防治安监控网,社会治安总体向好。

  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行政效能不断提高。通过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政府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区率先实现乡镇政务服务全覆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持续深化。绩效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连续5年获全区一等奖。

  实施“三个年一活动”

  根据“十三五”规划和今年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玉林市委市政府提出在今年开展实施“三个年一活动”。

  “三个年”即“实体经济服务年”、“项目建设攻坚年”、“治理能力提升年”;“一活动”即创建“文明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活动”。

  “实体经济服务年”

  通过加强和优化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和扶持,解决加快玉林产业转型,促进玉林经济增效益,促进玉林企业强管理、强素质的问题,推动企业上规、上亿、上限、上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园区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项目建设攻坚年”

  围绕推进玉林“十三五”的“四大攻坚”、实施“五大战略”,抓好在建项目的推进建成、立项项目的落地开工、前期项目的策划包装和项目资金的统筹安排,通过项目突破稳住投资,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增强发展后劲,强化发展支撑。

  “治理能力提升年”

  用3至5年时间,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市民的文明程度,全面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全面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活动” ——创建“文明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

  “文明城市”: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新型城市,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到2016年8月前,80%以上指标达到《测评体系》中的A级标准;2017年,所有指标达到或超过《测评体系》中的A级标准,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城市”。

  “智慧城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实现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力争2018年建成国家级“智慧城市”。

  “海绵城市”:全面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模式,创新城市节水、治污和合流制改造的方法,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构建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格局,争取2018年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