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张冠年 通讯员/王振钊 陈禹天 何雪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编者按 去年10月以来,钦州市及各县区共投入3000多万元、7000多名工作队员集中开展了新一轮精准识别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301个贫困村、3971个自然村、7个移民搬迁村屯20多万人的建档立卡工作,实现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到人。

  “十三五”时期,该市还有301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5.7万,且零星分布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产业发展难,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目前,该市各县区正在前一阶段精准识别工作的基础上,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脱贫攻坚战。

  浦北打造联建“共同体”

  浦北讯 (记者/张冠年 通讯员/王振钊)“大哥,以后我们就是你的亲人了,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想发展什么农业产业,尽管和我们商量……”日前,浦北县张黄镇扶贫工作队队员张峻和李然来到该镇下低坝村钟官隆家中“认穷亲”,了解扶贫对象的生产生活现状,制订帮扶对策。

  钟官隆是该村的特困户,妻子早年去世,他独自拉扯3个孩子和年迈的母亲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工作人员在了解钟家致贫原因后,结合其家庭实际情况及该村传统产业,为钟官隆制订了养鸡和发展黄瓜产业的计划。同时,拟通过教育扶贫,早日让他们家拔掉“穷根”。

  这是浦北县开展精准扶贫“一对一结亲帮扶”活动的一个缩影。浦北县从“要扶谁、谁来扶、怎么扶”入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帮扶人员、贫困户、村干部等三类人员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联建脱贫“共同体”,共同推进脱贫工作。活动开展以来,该县派出1.26万名干部,结对帮扶9504户4万多名贫困人口;实行包干到户,帮扶责任人亲自到村到户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根据他们的需求,为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出谋划策。

  在扶贫工作中,浦北县以部门通力合作为突破口,将扶贫与民政救助、危房改造、医疗卫生、教育等工作结合起来,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优先对贫困户给予倾斜。同时,对水利、国土、住建、扶贫、农业、水库移民、农机等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资金叠加建设效益,优先扶持贫困村的种植大户和农民合作社,不断壮大本地产业并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去年,该县向上级争取到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16万元,有效促进官垌镇芳田、寨圩镇朋山、乐民镇马朗等32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等建设。今年,该县计划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项目等脱贫措施帮扶23个贫困村9300户贫困户脱贫摘帽。

  钦南区推行挂图作战

  钦州讯 (记者/张冠年 通讯员/陈禹天)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钦州市钦南区实行挂图作战,打好扶贫“精准牌”,拟定以城区领导挂镇、区(城区)属单位包村的联镇包村活动帮扶计划。按“321”的层级分配帮扶任务,即处级、科级、一般干部分别挂钩帮扶3户、2户、1户贫困户。因村施策,切实做到“一户一策一干部”,确保帮扶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同时,该区还在摸清扶贫对象、致贫原因的基础上,为贫困户找准脱贫路径、制订脱贫计划,集中力量解决贫困人口增收难、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上学难等难题,让贫困人口能够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等政策,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教育扶智、社会帮扶等形式,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

  挂图作战,改变了屋背村。屋背村是钦南区那彭镇一个偏远的贫困村,经济发展滞后。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以来,该村在联镇包村单位的支持下,修通了从集镇到该村18公里的水泥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农产品运不出去、请不进来的情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村民们的想法由此逐渐多了起来,有的发展山上养鸡,有的发展养鱼,有的发展种植业……

  由于当地农特优产品——那丽瓜皮已具有一定品牌效应,且村里一直有种植黄瓜的传统,驻村“第一书记”及村委领导班子通过深入调研后,决定借助“那丽瓜皮”这个品牌,带动群众发展黄瓜种植。为此,当地通过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邀请农业专家授课等方式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并联系联镇包村单位为农户提供资金、种苗、肥料等扶持,帮助农户解决发展上的问题。在多方支持帮助下,屋背村黄瓜种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已有100余户种植黄瓜200多亩,农民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据悉,钦南区共有贫困村38个,贫困户2794户、贫困人口1.18万。目前该区已针对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列出需求清单,制订脱贫计划,确定分批脱贫时序。

  灵山“网格化”帮扶

  灵山讯(记者/张冠年 通讯员/何雪梅)3月15日,在灵山县丰塘镇沙塘村村委会,打开该村《贫困农户登记表》,只见贫困人口的家庭人员、致贫原因、生产条件、劳动能力、收入来源、享受社会保障、月均基本生活开支等指标赫然在目。

  沙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农超强告诉记者:“为了全面准确掌握每户贫困户的真实状况、主要致贫原因和脱贫条件,我们通过全面核查摸底,对每户贫困户的家庭人口、经济收入、致贫原因等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卡。”

  为了在对象识别上精准发力,灵山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指挥的全县精准扶贫指挥部、乡镇党委书记任站长的乡镇双联扶贫工作站、驻村工作队与村级组织共同组建行政村双联扶贫工作室,健全了“县有指挥部、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组织机构,完善了“网格化”管理工作。

  据该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从2015年10月开始,县、镇、村三级精准扶贫工作队员开展进村入户、信息采集和需求摸底工作,并通过多次精准识别“回头看”,按程序否决了6842人,精准识别出1.54万户6.83万贫困人口。

  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该县将贫困村作为重点扶持区域,以贫困户、贫困人口为主要扶持对象,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给予贫困户扶持贴息贷款、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培训、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扶持,并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实施贫困村扶贫开发规划。

  “有了政府和扶贫单位的帮扶,我家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3月15日,正在修建新房的姚君福说。姚君福是新圩镇晏村村民,曾经一家12口人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他身上,一家子挤在漏雨的瓦房内居住,靠种植水稻和香蕉来勉强维持生计。

  他家被定为精准扶贫对象后,灵山县扶贫办为他家送去肥料和柑橘种植技术,50亩柑橘年产值达30多万元。

  “农产品种出来后,我们还要帮助大家找销路。”在新圩镇晏村新建的电子商务办公室内,记者看到扶贫工作队员及村干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发布信息,将柑橘等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到湖南、福建等地。此外,他们还联通了“农超对接”,直接供应当地各大超市,为农户打开销路。

  开准药方 拔掉穷根

  ■海豚之声

  黄 冠

  去年10月以来,钦州市与全区各地一样,集中开展了新一轮扶贫精准识别工作,找准了贫困对象,摸清了致贫原因,掌握了贫困村屯和贫困群众的发展需求,为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前一阶段所做的精准识别工作,只是基础性、前期性、准备性的工作,更大的挑战、更艰难的考验还在后头。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如何制定精准、务实的措施,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抓好精准扶贫,关键是要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指导、分类施策。根据致贫原因和群众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提高扶贫政策、资金和项目的针对性、灵活性与实效性,真正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开对药方子,要有人力物力的投入保障。“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支骨干力量,参与定点帮扶的各级各部门在做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选派工作的同时,要根据所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为派出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提供支持保障,让他们在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

  同时,要整合资源加大对脱贫工作的投入。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做项目、出政策要优先从贫困村的脱贫目标出发、雪中送炭,出台更符合贫困地区实际、更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