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龙城,春潮涌动、人心激动、发展跃动,柳州这个西江经济带的龙头正高昂起来——柳州从国务院获得六项激励措施“大礼包”,《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涪陵经凯里至柳州、柳州至韶关等铁路项目,供给侧改革让广西名小吃“柳州螺蛳粉”俏销全球……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柳州实践”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创建柳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建设柳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创新驱动战略 、开放带动战略 、双核驱动战略 、绿色发展战略)和推进“三大攻坚战”(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 、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战)中,自治区赋予了柳州发展的新使命新定位,让产业集聚 、要素集聚 、人口集聚的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柳州号”,沿着科学决策的轨道前行。
政策解码:循顶层设计谋务实之举
看齐意识、争取政策、吃透政策、用足政策、创新思路、主动谋划、找对路子、统筹兼顾、有序跟进……在顶层设计的“指南针”下,柳州谋划了符合实际、体现科学、表达意愿的务实之举。“十二五”期取得的新“成绩单”就凝结着柳州一以贯之的科学决策力。
发展要实事求是、发展要解放思想、发展要与时俱进、发展要科学谋划、发展要“一纸蓝图绘到底”……“柳州要诀”助推发展“摸着石头过河”。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柳州推出稳增长的“39条”和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的措施,把自治区稳增长“48条”落实到位;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抓好100项“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战,以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带动农业现代化;全区服务业发展大会吹响广西服务业大发展的进军号后,柳州用新思路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用“服务业发展十大工程”的务实举措助推服务业快速发展;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投资,强后劲……“柳州传统产业比重大,但传统产业不等于 ‘夕阳产业’,关键是产品有没有创新,是不是适应市场的需求。”柳州把创新的理念聚力在行动的“腿”上,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动力转换,打造了产业供给升级版。
开放蕴含着最大的发展红利,开放活了发展就能活起来。柳州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支持优势企业把有效产能、技术、产品传导出去。如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市场布局,海外业务收入已占公司收入的三分之一。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色发展呈现了全方位的“柳州绿”,这不仅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绿,还包括吃、住、行的绿;不仅包括城市的面子绿,还包括城市的里子绿,如今的柳州形成了可持续的“绿色链”和“柳州蓝”。
大力开展实体经济发展年活动,奋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大力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确保发展有载体有支撑有后劲;大力开展精准脱贫推进年活动,为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根基……这就是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柳州行动”。
基因解码:抓非凡机遇顺发展之势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柳州不沿边 、不沿海 、缺资源,但从不服输的柳州人善于创造机遇 、敢于抢抓机遇 、科学利用机遇,无论是对国家战略的灵巧把握,还是对转型升级的灵活应对,都拿捏得十分到位,在企业 、生态 、民生 、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全面开花。
“请柳州人民放心,我们全力保增长。”2015年8月18日,市委书记郑俊康到广西柳州汽车城调研时,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不仅道出了柳州企业家的自信和担当,更表达出了柳州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勇气与决心。
稳增长“攻坚战”在鼓角争鸣中“风驰电掣”,柳州在新常态下付诸实际行动:去年,上汽通用五菱企业成 为了全国唯一一家年产量 、年销量均“200万+”级体量的企业,并创造出单月销量第一的成绩;中国每生产10辆汽车,就有近1辆是“柳州造”;钢铁 、工程机械产业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屹立行业寒冬并止跌回稳……以新常态视角回望工业发展,一系列张弛有度的稳增长措施,让柳州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更加从容自信。
如果说创新驱动,为产业发展添新活力;那么改革开放,则为城市聚合了新动能。
2015年,新常态下GDP虽放缓了脚步,民生改善却在悄然提速。从 百姓最期待的问题入手,启动了“八个一”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美好的生活注入全新动力;开展“美丽柳州·生态乡村”活动,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各领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15年柳州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了60.56%……随着一个个壁垒被打破,一项项难题被解决,无论普通的老百姓,还是改革推动者,均被改革开放释放出的惠民红利带来的满满的“获得感”填满了心间。
“进一步坐拥都市繁华生活,退一步青山绿水乐在其中,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在城市中心 、在企 业学校 、在乡镇之间,百姓的幸福赞美,就是对柳州靓丽“成绩单”的最好诠释:“十二五”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4%,工业发展继续领跑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0.6%和14.1%……柳州经济走新路 、获新知,把转型与创新谱成了“稳中有好”的华丽乐章。
记者闫友明 段超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柳州:由工业重镇向生态宜居工业新城华丽转身
过去,柳州曾是一个饱受酸雨侵蚀的城市。如今,工业与山水一同在柳州熠熠生辉,柳州真正实现了由工业重镇向生态宜居工业新城的华丽转身。 【详细】
柳州市再添六项地方标准 助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16日记者从市质监部门获悉:由市质监部门组织,市标准技术研究所、柳江县农业局、柳江县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起草的《柳江莲藕(含4部分)》和《柳江双季葡萄(含2部分》六项柳州市地方标准通过了专家审定。这将极大推动我市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 【详细】
暴雨冰雹连袭柳北三县 今明柳州大部地区仍有降雨
在柳州市区和南部的居民还在为“回南天”发愁的时候,3月20日晚开始,柳州北部已经陷入强降雨的包围圈,融安县还出现了冰雹。气象部门预计,今明两天,柳州大部地区仍有降雨,不排除局地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 【详细】
[融安县]全力建设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3月9日,融安县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优环境”等任务,全面开展“实体经济发展年”“精准脱贫推进年”“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初步建成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持续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三个年 ’活动,奋 【详细】
柳州市以“互联网+”引领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
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推进城市智慧管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