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01日 来源:贵港日报 作者:张日芳 通讯员冼锋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记者近日从市扶贫办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有关工作部署,不断改善农村贫困状况,贫困人口逐年下降,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57.8万人减至2015年的29.589万人,累计减少28.2万人。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系列有效的扶贫攻坚工作。

  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11年以来,我市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亿多元,修建村屯道路1448条共1229.24公里,建设村屯文化室、活动中心、篮球场共570多个;新建人饮工程25个,解决了50多万人行路难和饮水难问题。

  “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力度加大,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以来,我市共资助“雨露计划”贫困家庭子女学历教育8100多人,短期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300人,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210多期,培训人员44932人次,提高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增收致富的门路。

  产业扶贫加快发展,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增强。2011年以来,我市扶持发展油茶、茶叶、淮山、优质木薯、沙糖桔、种桑养蚕等经济作物39.8万亩,扶持贫困农户养殖猪、牛、羊、三黄鸡、光明鸽等家畜家禽161.5万(头)羽。目前,各县市区逐步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村、产业链,主导产业已显雏形。扶持了扶贫龙头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7家、市级11家,建立了万亩油茶基地、万亩优质木薯基地、3000亩百香果基地等,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贫困村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目前,我市贫困村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达95.16%;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高达95%;广播电视“村村通”村覆盖率97%以上;部分贫困村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委会建有钢混结构办公用房,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村干部素质不断提高。

  扶贫攻坚,坚持不懈,我市贫困地区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建立了一批生态乡村、旅游乡村、宜居乡村,如桂平市西山镇前进村、覃塘区大岭乡金沙村等。其中,桂平市西山镇前进村不仅摘掉贫困帽子,还成为了全国绿色小康村、广西旅游十大名村。伴随着贫困地区的可喜变化,市扶贫办也获多项荣誉:2013年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2至2014年连获贵港市绩效考评优秀等次,2014年获全区扶贫绩效考评中第一名,2015年获得自治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优秀奖。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