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骆万丽 刘 宁 丁爱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边海防工作是治国安邦的大事。3年来,我区工会在边海防线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发挥了工会在边海防社会治理中的特殊作用。

  激活“细胞”的动力

  4月15日傍晚,防城港市企沙镇渔港码头,落日的余晖为海面披上了一层柔美的金纱。

  码头上,一艘艘回港的渔船缓缓靠岸停泊,船上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61岁的渔民王亚弟站在岸边等待儿子儿媳出海归来。

  “渔船上的红旗是企沙渔港工会开展‘国旗工程’和‘祖国伴我行’活动,为出海的渔船悬挂的。”王亚弟话语里透出自豪。

  在企沙渔港,像王亚弟这样的渔民有4000多人,他们祖辈靠海为生,却也经受着大海的凶险无常。“企沙渔港工会建起来后,几条渔船组成一个工会小组,一起出海打鱼,遇到困难可以相互照应、相互帮助。”

  流动的渔船上建有职工小家。“小家”里配置有工会自编的《渔民工实用手册》、海上救助电话指示牌、“渔民工连心卡”和一个“平安箱”,无论渔船驶向何方,工会组织的温暖同在。

  去年,与王亚弟同村的渔民罗太兴在远洋作业时,右手手指不慎被网机绳绞断,通过职工小家上的对讲机设备与陆上工会服务中心取得联系,罗太兴乘上了前往陆上医院的直升机,得以及时救治。

  这次突发事故让王亚弟和其他村民们感受到了工会的力量:“现在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工会。”

  2013年10月,自治区总工会明确提出,把基层工会组建工作延伸到渔港、口岸、陆境等各类边海防区域,使工会工作服从、服务于国家守边固防、亲邻睦邻战略大局和我区确保祖国南疆兴边富民、长治久安工作大局。

  边海防线上,一大批渔港工会联合会、国防民兵哨所工会小组、口岸板车运输工会联合会、网箱养殖协会工会委员会、商行公司工会联合会、边境互市点联合基层工会、边防村寨(社区)工会联合会等基层工会组织应运而生。

  北海、防城港两市是广西海洋捕捞的龙头,渔船总数、捕捞量占广西总量的90%以上。两市倾力打造“蓝色丝路工会”,在6000多艘渔船上建起了职工小家。

  为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013年以来,工会联合有关部门组织了53批次、1441艘渔船、1.5万多人次渔民工到南海远洋捕捞作业宣誓主权。

  防城区里火、峒中口岸在互市贸易点成立了板车工会联合会,并建立跨国维权机制,成功调解6起涉外劳资矛盾纠纷。

  目前,我区千里边海防线组建工会覆盖企业3.69万多家;工会组织覆盖6000多艘渔船;边境乡镇(街道)100%建立了工会组织;发展会员136.71万人。这些基层工会组织像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细胞”活跃在边海防一线,在维护国家主权、参与边海防地区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富民兴边的担当

  人间四月,春意正浓。

  距离中越边境线3公里的靖西市安宁乡利定村,村民黄金乐屋前的油菜花开得很灿烂。

  黄金乐家里的母牛产下了小牛仔,他忙着给“坐月子”的母牛添草料:“算上小牛仔,家里的养牛场加起来已超过40头。按每头牛至少6000元的利润计算,今年的收入会比去年翻一番。”

  2013年,黄金乐参加村工会组织的首批农民技能培训班,并获得了5万元的帮扶资金。如今,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没有工会的支持,我现在可能还在为家里的生计发愁。”

  当地的工会干部说,农村的社会治理核心在于脱贫致富。基层工会的凝聚力,在于能否创造更多的条件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从群众期待中找使命感,从群众认可中找存在感,我区工会组织延伸到一座座国境线上的偏僻村落,基层工会干部深入村寨,通过各种形式组织边民发展生产,使边民乐在边关、富在边关、留在边关。

  利定村工会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组织村民开展种养产业考察,联系专家到村里为村民开展种植培训,与农业产业合作企业联合为种养户提供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对困难户给予资金扶持、贴息贷款。在村工会的带领下,去年仅指天椒一项,村民就收入70多万元。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结束了村纯收入为零的历史,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那坡县上盖村工会成立后,建起了返乡农民工工会服务站,为周边两个村8个屯的返乡农民创建返乡农民工培训教室,建立起了桑枝食用菌、火龙果、桑茧、桑葚果、中草药材等6个农民工种养培训基地,通过参与2000多亩耕地流转项目的实施,发展火龙果、生态养猪、种植辣椒等各种种养业,村民们每月收入可达2000-3000元。

  据统计,2013年以来,沿海沿边各级工会举办职工技能培训班210期,培训农民工2.5万多人次,帮助2.1万多农民工就业、创业;其中,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1万多人;边民每年收入增长10%以上。

  睦邻友好的桥梁

  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是东盟。被誉为祖国南大门的广西,是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通道。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大局,我区边海防线上的工会借助健全的组织网络、牢固的群众基础,在开展民间外交、巩固睦邻关系中构建起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坐落在东兴国门口岸的万众国际市场,被誉为东南亚客商了解中国商品的首选平台和各国集散购物中心。迎着晨曦,45岁的跨国上班族黄家兰每天从越南芒街跨过口岸,在万众国际市场经营她的东南亚服装店。

  “这件是越南当地最流行民族服装,要不要带一件回去试试”如今的黄家兰已经能操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向顾客推销货品、讨价还价。

  “这要归功于中国工会。”黄家兰笑着说,“3年前刚来中国的时候,语言不通,对中国的法规也不熟悉,店里的各种经营证件都是工会帮忙办的。”

  在万众市场,有超过一半务工人员来自越南。万众工会联合会成立不久,针对市场里越南商人较多的情况,开展越商帮扶行动,为语言不通的越商提供翻译、办理开店所需的相关证件,为他们提供中文培训。

  “商行工会虽小,作用却不小。从小的方面说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从大局上说促进了民间的交流交往。”万众工会联合会副主席黄铃凯表示。

  在那坡县,工会在边境互市贸易点开设边境农民工种桑养蚕技术培训,将技术支持辐射到中越两地边民,带动了邻境越南两省五县边民发展种桑养蚕产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