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于《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27日 17 版)
6月16日,由芬兰和瑞典合资的斯道拉恩索集团在广西北海投资的包装白卡纸生产线正式投产。该项目不仅是斯道拉恩索在中国投资最大的林纸一体化项目,也是欧盟对华投资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91.2亿元人民币。此前不久,年接转300万吨的中石化广西LNG项目投产;中石化炼化公司完成检修、恢复生产;骨干企业诚德集团提高用电负荷20%,开足马力加大产量;电子信息企业开工率100%,今年新增的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电子制造业企业即占7家、累计新增产值14.2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贡献率近三成……
这是广西北海市今年经济增长的若干亮点,也是近10年来北海“凤凰涅槃”的一个掠影。
把握重大机遇,走出发展新路
北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近代通商口岸;上世纪80年代曾荣列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却因“房地产泡沫”重创而坐失发展良机。到2005年,潮起潮落,北海经济依然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蹒跚的步履远远跟不上其他开放城市大步前行的步伐。
2006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设立;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此,起落不定的北海迎来经济腾飞的重大机遇。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经过研究,北海重新确定了城市功能定位——建成区域性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和生态宜居城市,成为北海发展的总目标。
十年磨一剑。这一次,北海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64.6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892.1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5.6%;同期,财政收入从19.3亿元提高到143.0亿元,年均增长22.19%。2012年至2015年,北海的经济增长速度连续4年排在广西14个设区市首位,成了名副其实的发展“领头羊”。
依托实体经济,夯实发展之基
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人们,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形成雄厚的产业支撑,经济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2006年以前,北海产业以水泥、烟花、制糖等传统工业为主,规模小、实力弱。北海迫切需要培育发展优势产业。
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北海把坚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作为贯彻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关键之举,精心打造北海工业园区、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北海出口加工区、北海高新区、合浦工业园区、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海洋产业科技园区以及龙港新区铁山东港产业园,全力筑巢引凤,产业支撑显著增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迎来大发展。
中国电子行业的领头企业中电集团来了,并且形成强大的“蝴蝶效应”,吸引了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陆续进驻。2015年,北海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034.8亿元,成为北海首个千亿元产业。受到这一发展大势的激励,去年初,全球最大的信息管理软件及服务供应商美国甲骨文公司在北海建立了人才产业基地。“我们已与广西10多所高校合作,进行师资和在校生培训,目的是用甲骨文国际化的标准技术,培养国际化人才,增强广西信息技术业发展后劲。”甲骨文(广西)OAEC人才产业基地副总经理曾梓莹说。
2005年,北海全市石化产业产值仅为19.66亿元,几经周折,北海从2009年开始对原在市区的炼油厂(60万吨/年)实施异地搬迁改造,创造了同类项目18个月建成投产的新纪录;2015年完成升级改造,实现产值259.06亿元。
10年前,北海的临港新材料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北海2010年引进建设北海诚德新材料项目,2011年3月一期工程投产,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一年时间,创造了同类项目建设的最快纪录。
“三大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5年合计产值1638.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6.9%,充分说明了产业支撑的关键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王可表示。
突出开放优势,推动开放发展
开放是北部湾经济区的最大优势和最根本出路,也是北海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10年来,北海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打好东盟和粤港澳‘两张牌’,开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始终走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前列。”北海市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冯卫说。
北海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同时拥有海港、机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网络的沿海开放城市。目前北海火车站每天开行的动车车次达到24对。新建航站楼投入使用,机场旅客吞吐量从2005年的20万人次增长至2015年的107.8万人次。建成铁山港1—4号10—15万吨公用码头泊位,港口年吞吐量扩大了1698万吨,铁山港5—6号泊位、石头埠作业区水工工程基本建成,铁山港航道二期扩建工程也已开工建设。
以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重点,北海全面深化与东盟各国的国际开放合作,东盟已成为北海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北海以推进产业合作为重点,承接粤港澳的产业转移,香港成为北海最大的外资来源地、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主要的出口中转港。在北海的外资企业中,来自香港投资的企业占52%。
10年来,北海不断推进贸易通关便利化,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培育和支持现有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5年的1.96亿美元增长至37.9亿美元,年均增长34.5%。
狠抓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北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梁思奇讲了一个生动的事例:中石化北海炼化公司的新厂区,建了一个污水池,里面可以养观赏鱼,“不过,污水是经过处理的,公司将10%的投资用在环保上。”
北海拥有“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无污染”的“天下第一滩”银滩,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中国最美海岛之一的涠洲岛,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的国家级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更要碧海银滩。北海无论怎么发展,都必须把生态建设放在发展全局中的突出位置。”北海市市长林山青说。
几年来,北海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值持续快速增长,与之相伴的是万元GDP能耗、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十二五”期间,北海已全面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全国、全区前列,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连续五年保持100%,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保持在9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到36.3%。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北海,不仅经济实现了新腾飞,而且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先后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生态名城等称号。
去年,北海银滩游客达到593万人次。广西专门发布了《北海银滩保护条例》,使北海银滩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有了法律保障。“北海市成立了银滩保护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银滩的环境、旅游秩序进行综合治理和日常维护,巡查、制止、查处破坏北海银滩生态环境的行为。”北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人说。
十年开拓,十年巨变。如今的北海,散发出新的别样魅力!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27日 17 版)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北海用电量激增凸显工业活力
用电量是经济的重要“晴雨表”。6月21日,北海市与广西电网公司签订“十三五”战略框架协议。记者在签约仪式上获悉,1998年以来,北海市全社会用电量已连续18年增长,年均增长12.28%,居全区前列。 【详细】
全区统一战线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现场会召开
6月23日,全区统一战线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现场会在北海召开。会议提出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建立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贡献力量。 【详细】
[罗城县]绿色发展带来“生态红利”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白酒、葡萄酒和山泉水产业,让绿色发展带来“生态红利”。今年1月至5月,该县酒水产业完成总产值9841万元,同比增长25.2%。 【详细】
北海:开放合作新高地 产业发展活力城
从2000多年前的中国最早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到近代开埠通商商贾云集,再到成为新中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而今已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核心城市。敞开怀抱,开放合作已成为深植于北海这座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血脉里的基因 【详细】
柳江县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近年来,柳江县以促进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抓手,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全力以赴治污减排,积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全县环境保护水平实现新提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