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来源:玉林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蔸小小的麻竹能产生多大的效益博白县浪平镇引进麻竹种植,带动2000多户并发展到2.5万亩,每亩年收入3000~5000元。群众高兴地说:“种植麻竹一百蔸,柴米油盐不用愁;种植麻竹一千蔸,致富小康有奔头;种植麻竹一万蔸,买车买房乐悠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以此推算,相当于全国7000万贫困人口有43%要通过产业扶持实现脱贫,而其中玉林就有25万。

  “贫困地区一直以来靠传统农业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给钱给物等‘救济式扶贫’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致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抓住了产业这个扶贫攻坚的‘牛鼻子’,实施‘造血式扶贫’,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玉林市农委主任陈运桥如是说。

  近年来,玉林市把产业扶贫作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和发力点,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深入实施特色产业富民行动等“十大行动”,着力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创新驱动、社会联动”产业扶贫的良好发展局面。

  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制定精准产业扶贫“规划图”

  “扶贫的关键在产业,产业在扶贫中能不能借上劲,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很重要。”玉林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产业扶贫合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市成立了产业开发专责小组,下设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工业、旅游服务业5个产业组,由市农委牵头协调推进全市产业扶贫攻坚工作,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产业开发专责小组,努力做到“四个一”:有一个整体产业规划、一张产业布局地图、一个精准实施方案、一个任务进度时间表,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同步推进产业扶贫开发工作。

  玉林是农业大市,产业扶贫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我市根据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制定了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方案和发展规划,确定特色粮食作物、中药材、蔬菜、水果、养猪、养鸡、养牛和生态乡村旅游等为扶贫培育产业,将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与全市水稻、荔枝、龙眼、中药材、沙田柚、休闲观光农业、花卉苗木、三黄鸡、生猪、水产养殖等现代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全市442个贫困村纳入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发展。

  玉林贫困村致贫原因虽然各不相同,情况复杂多样,但在其他资源方面却各有特色。有的林地丰富,有的水面宽阔,有的竹林如海,但这些资源都没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既缺乏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缺乏主导产业,生产基本停留在“养牛耕田,养猪过年,养鸡下蛋攒油盐”的传统生活。对此,我市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指导每个贫困县重点培育2~5个特色优势产业,覆盖60%以上的贫困户;每个贫困村拥有一个(或若干个)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一乡(镇)一业”的产业格局,确保特色产业覆盖到的贫困农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别看就这么大一棵橘红树,一年卖果收入轻松超过1000元。”陆川县清湖镇橘红协会会长江鉴指着一棵有五年树龄的橘红树告诉记者,种一棵橘红树的纯收入相当于养一头猪的纯收入。

  陆川县是自治区贫困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日照时数多,无霜期长,春早夏长,冬短少雨干燥。土壤条件良好,主要为杂沙赤红土,适宜多种中药材,特别是草本药材。陆川县充分利用本县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发展中药材生产,制定陆川县中药材种植发展规划,致力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20万亩,其中橘红种植面积10万亩。截至去年,陆川县已建成千亩以上中药材连片种植基地6个,百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23个,年产中药材1.2万吨,总产值2.6亿元,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扶贫不是一次性就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致富、持续增收,还是要从培育富民产业上下工夫。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特色产业富民行动,积极引导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林禽、林菌、林药、水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鸡、猪、鱼等优势特色产业,以实施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为核心,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夯实扶贫产业基础,充分发掘产业内部增收潜力,形成了一批效益高、带动性强的优势特色产业,有效地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促进了长远发展。

  目前,全市已投入产业扶持资金5614.5万元,用于优化特色产业。截至11月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86.06万亩,总产188.36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40.4万亩,总产238.7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50万亩;水果产量61.76万吨,产值6.04亿元;食用菌栽培面积1200万平方米,产量12万吨,产值超10亿元。目前,全市已依托特色产业带动2491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养殖业带动贫困户4638户、中草药产业带动贫困户947户、蔬菜产业带动贫困户3057户、水果产业带动贫困户4427户。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特色产业做优做强

  兴业县玉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动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牵头组织116户507名贫困人口,建设5个食用菌智能化工厂化空调种植大棚,每年生产食用菌11万公斤至15万公斤,总产值180万元,人均产值3550元。每年可以分红给贫困户约30万元,户均年获得1800元至2400元分红……

  博白县扶贫办、博白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广西桂牛乳业股份公司联合推出总投资1.1亿元的《养殖奶水牛·种植牧草》脱贫致富项目,养殖奶水牛2000头,种植牧草2000亩,参与项目的500户贫困户每年可获得养牛分红、种植牧草及务工三项收入,实现一年脱贫两年致富的目标美梦可期……

  “发展农业产业意味着贫困户必须融入市场,而进入市场赚钱的同时也必须承担市场的风险,但是对于贫困户来说,却赚得起赔不起。因此,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还必须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引领,解决好‘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矛盾,才能巩固脱贫成果,确保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玉林市农委主任陈运桥说。

  我市通过建立“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 “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链式扶贫”等模式,每个特色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特色产业覆盖到的贫困村组建农民合作社,探索和完善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向加工领域延伸,拉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使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实现“兴一产业致富千万家”的效果。据统计,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参与扶贫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778家,已有78个贫困村成立了1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有2000多户。

  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正逐步“变身”为合作社的股东和工人。通过以土地、劳务、资金等要素参股入社,解决了贫困户生产没项目、管理缺技术、销售没门路的难题,形成了“乡乡(镇镇)建基地、村村有合作社,户户搞产业、人人当股东”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产、加、销无缝衔接,实现了贫困户持续增收致富,推动了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也促进了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