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人间重晚情
——我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纪实
广西1996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区之一。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未富先老”“未备而老”特征突出,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已成为十分紧迫的社会问题。
面对这一形势,我区不断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养老事业的“托底”保障功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夯实和完善。
夯实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现在,南宁市对符合条件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及床位运营双重补贴,对用自建房新成立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最高给予每张床位3000元的建设补贴。”南宁市一家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南宁市出台了不少有关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同时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帮扶力度。
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推进机制,加快建设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让更多的老人从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发展中得到实惠。全面实施“1521养老服务示范工程”,即在自治区本级建成1所10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性养老示范机构;各设区市建成1所500张床位以上的专业性养护示范机构;每个县建成1所2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每个乡镇改造或者新建1所100张床位以上的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
2016年,我区筹措各类资金2.2亿元,在全区建设20个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和13个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其中,南宁市东盟经济开发区、钦州市、玉林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扶绥县等5个养老服务示范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其余项目力争在2017年完工,政府养老服务的“兜底”作用明显增强。
2016年年底,自治区本级留存福彩公益金中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达3.85亿元,占63.08%;全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实现全覆盖。新增养老床位约2万张。全区养老床位总数预计达1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从2015年的20.6张提高到25张,增长22.9%。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速发展
一个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老人们吹拉弹唱、打牌下棋、健身休闲,各项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大家其乐融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一幅幅老年人寻求晚年美好生活的和美画卷正在广西各地悄然展开。
选择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的必然之举,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中心的养老方式也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区创新服务模式,以社区、街道公共服务设施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多样化的上门服务,惠及民生,造福百姓。
各地通过政府购买和“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以培育扶持一通(12349)、老来福、小棉袄等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重点,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试点工作,大力建设集养老护理、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现居民就地就近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点覆盖率大幅提高。2016年年底,全区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及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总数达到1000个以上。全区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从2015年的60.3%提高到72%,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从2015年的30.3%提高到46%。
居家养老信息化亮点纷呈
“足不出户,只要拨打‘3812345’服务热线或按动‘一键通’智能救助机特定服务键,云家庭服务中心即受理并向服务供应商和志愿者派单,在家里就能享受养老院般的服务。”梧州市万秀区枣冲路的老年人对“云家庭服务中心”赞不绝口。该市通过重点打造“平安健”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和“智慧微家”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设立全市统一的云家庭服务热线电话,实现了线上、线下养老服务的无缝对接。
2015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南宁、柳州、桂林、梧州、钦州等地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各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发展老年电子商务,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其中,南宁、柳州、桂林等市依托12349公益电话,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11万名老年人免费发放防走失手环,收集录入老年人基本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并免费提供一年防走失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生活帮助服务,搭建了连通居家老人与服务企业的桥梁,构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快速反应机制。
桂林市与国内知名企业三胞集团,在秀峰区整片推进建设“安康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和优质高效的居家养老服务。全区通过“互联网+养老”大行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养老服务设施、机构和养老床位数实现高速增长态势,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养老服务的“兜底”功能和保障能力。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未富先老"等问题突出 广西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广西1996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区之一。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未富先老”“未备而老”特征突出,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已成为十分紧迫的社会问题。 【详细】
古村落要“留得住”还要“活得好”
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会,多名代表委员谈到了古村落的保护问题。雷翔委员、梁华委员还分别提交了《摸清家底,强化广西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和《加强对古村落建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案。 【详细】
壮语春晚大放光彩 众星齐贺喜迎新春
众多明星大咖倾情表演,壮乡民间艺人精心编排,开创壮语发展历史新篇章。1月15日晚,万众瞩目的中国(广西)首届壮语春节联欢晚会在南宁市上林县精彩上演。整台晚会全程用壮语演绎,充分展示壮族历史文化,凸现壮乡民俗文化艺术,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全球直播,为全国观众呈 【详细】
广西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形成阶段性成果
记者采访了解到,广西省级“多规合一”试点开展不到一年,目前已初步形成既有三类空间划分、又有各类空间性规划边界线的试点地区空间规划图。 【详细】
广西拟出台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禁止全垦整地
16日下午,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在广西人民会堂举行。记者会邀请了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水利厅的负责人,就本次会议审议的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中民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