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梁 宇 樊盼盼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龙永图一行在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羽绒展厅调研。 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梁 宇/摄

  2月28日,主题为“中国贵港-桥圩开启硒+N产业融合升级密码”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城市化论坛在贵港市举办。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等人带领专家团队,以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为例,探讨、研究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

  去年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如何将桥圩镇打造成特色小镇贵港人在论坛上寻找最佳答案。

  1

  产业为先

  “建设特色小镇的核心是因地制宜,培养特色、富有活力的产业”

  业内人士说到羽绒,少不了贵港桥圩。素有“中国羽绒之乡”称号的桥圩镇紧抓“羽绒”这一特色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遍布全国,辐射东南亚、欧美等世界各地的购销网络,成为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齐名的全国三大羽绒基地之一;成为广西最大的羽绒产品加工基地和集散地;现有羽绒加工企业108家,羽绒行业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加工羽绒羽毛总产量占全国的28%,占世界的18%。

  然而,羽绒加工企业零散分布,缺乏精深加工、污水处理难等问题也制约着产业的壮大。港南区委书记杨亚俊说,为助推产业升级,该镇规划了一个占地2000多亩的产业园区,集工业区、商住区、交易中心、展示平台于一体,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近日羽绒产业展示厅对外开放,以“桥圩羽绒·温暖全世界”为主题,展示了羽绒服、羽绒被等终端产品及羽毛球、羽毛扇等周边产品,彰显港南区将羽绒产业向终端化、品牌化发展的决心。

  龙永图说:“建设特色小镇的核心是因地制宜,培养特色、富有活力的产业。”

  “特色小城镇建设重在特色,需要特色产业支撑。要结合实际资源、本土优势,不断培育和创造新的产业优势,使产业发展保持活力。”原建设部总工程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金德钧说。

  据介绍,作为港南区富硒土面积最大的乡镇,桥圩镇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利用25万亩的富硒耕地,实施富硒农业开发,覆盖水稻、茶叶、蔬菜、中药材、水果等优势产业。桥圩镇特色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港南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了木业、塑编、化工、建材、精米、麻绳、中药材等行业快速发展,特别是穿心莲产量及初级加工品占全国的1/3,是全国重要的穿心莲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2

  文化为魂

  “文化必须是发展特色小镇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小镇是空洞的”

  龙永图说:“文化必须是发展特色小镇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小镇是空洞的。要着力讲好‘桥圩故事’,培育2至3个品牌和典型人物,发掘他们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动人故事,向外界更好地推介桥圩羽绒、桥圩精神。”

  龙永图对桥圩镇30多年来的企业文化印象深刻:正是桥圩人开放包容、坚韧不拔的企业家精神,才使羽绒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1981年初,桥圩镇兴华村兴起一批“羽绒人”,在他们的带领下,形成了串街走巷的400多人的单车鸭毛收购队伍。30多年来,该镇羽绒企业经过2次技改,从家庭小作坊、铁皮厂房的羽绒小厂逐步发展到标准化生产车间,无不凝聚着桥圩企业家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努力,兴起了利丰羽绒、金泓羽绒等标杆性企业。

  杨亚俊认为,文化为魂还必须坚持文化的传承发展,彰显特色小镇内涵。为此,港南区将重点打造谭寿林故居、东南洋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与区内其他景点形成旅游环线。同时,桥圩镇因地制宜以“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羽绒休闲旅游小镇”为定位,对25个行政村统一规划编制,打造类型有别、个性迥异的特色村镇。如在圩镇外立面改造中,注重保护骑楼、客家宗祠等传统建筑特色;在新建民居中,突出岭南客家文化特点,融入灰瓦白墙、飞檐木窗风格,不仅美观大方,且简约实用。

  桥圩镇党委书记梁焕治介绍,近年来,该镇开展民间美食和民俗活动,形成桥圩鸭肉粉、将军节、师公戏、春节篮球赛等在桂东南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同时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荣获“全国篮球项目先进乡镇”和“两广篮球之乡”等荣誉称号。“总规划面积819公顷的桥圩铜鼓湾温泉项目将建成以温泉度假为核心,集休闲观光、生态文化养生、高端生活居住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区,推动桥圩镇乃至贵港市旅游品位提升。”

  3

  环境为本

  “特色小镇要发挥小而精致的特点,规划合理,环境优美宜居”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乡村规划研究中心顾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城市规划师蔡立力说:“特色小镇要发挥小而精致的特点,规划合理,环境优美宜居。”

  为处理污染、保护环境,桥圩镇在广西乡镇一级率先采取BOT方式,建成贵港市首座乡镇污水处理厂,铺设配套管网3.5公里,目前一期已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1000吨。同时,投资400多万元建成2座垃圾转运站,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常态机制,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桥圩镇镇长甘海松介绍,该镇大力打造记得住乡愁、迎得来客人的宜居生态环境。投入1113万元对旧圩镇进行综合整治,美化旧城区;投入200万元建设新城区,提升圩镇品位;投入70万元对新旧城区进行绿化,绿化面积增加1万多平方米。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和常态化管理,建成一批垃圾转运站,全镇面貌焕然一新。

  “希望每一个来到桥圩的人是为了生活,每一个留在桥圩的人生活得更好,每一个离开桥圩的人念念不忘。”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马庆斌提出期望。

  论坛上,专家为港南区的发展作了一次全面、系统、深入的把脉和体检,港南区将以这次论坛为契机,抢抓国家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战略机遇,加快完善桥圩镇相关配套设施,发展优势产业,拓展城镇功能,把桥圩镇建设成高标准的集羽绒生产、休闲养生、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