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柳钢工业污水全部实现闭环处理。蒋国华摄
4月30日,广西柳州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公布:柳州市区绿化、柳江生态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一批法规草案的审议、起草等,将全面铺开。
就在不久前,柳州街头盛开着24万株洋紫荆,满城缤纷。对此,广西柳州市民陈伟很是感慨,“难以想象,这座城市在20年前,还是以‘酸雨之都’而闻名。”
曾经“十雨九酸”,酸雨频率居高不下
柳州治理酸雨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那时,柳州是全国四大酸雨区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柳州市郊种不了叶菜、葡萄,只要一下雨,叶子就会烂。因为是酸雨,自行车淋雨后也会锈蚀。”柳州市环保局副局长赵福说。
那时,烟囱林立,浓烟滚滚,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用能源均以煤为主,而且多是广西高硫煤。大气污染严重,曾经“十雨九酸”,酸雨频率居高不下。二三十年前,柳州市区许多山都因酸雨变成光秃秃的石山。
痛定思痛,柳州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发展与环保,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调整工业布局,让工业变干净
柳州政府和企业投入巨资,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通过燃料结构调整,提高气化率、降低用煤率;调整工业布局,大批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改变工业区在居民区、商业区混杂的情况,污水集中处理;严把进口关,对工业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我们在重点工业企业的烟囱上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只要超标排放,立即会被发现。”赵福说。作为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柳钢先后投入55亿元治理废水、废气、废渣,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柳钢董事长潘世庆说,柳钢年产钢从100万吨发展到1250万吨,污染排放量却不增反降。
四季花团锦簇,让城市更秀美
柳州人尝到环保甜头后,觉得还可以走得更远。在持续巩固环境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又在城市绿化上下功夫。
“春季的洋紫荆、桃花,夏天的黄槐、小花紫薇,秋天的美丽异木棉、八月桂,冬季的红花羊蹄甲、一品红……柳州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柳州市民韦德生感叹。
“碧水蓝天”工程、“绿满龙城”工程……持续治理让柳州恢复了昔日的山清水秀,不仅甩掉了“酸雨之都”的帽子,还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2002年启动的“百里柳江”市区河段综合治理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50亿元,沿江两岸55.5公里的河道整治、污水处理、园林景观建设完成后,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2012年,柳州提出打造‘花园城市’,依托柳州喀斯特地貌地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结合城市绿化现状和特点,增加花化、彩化、香化、果化植物,改造提升城市园林景观。”柳州市园林局局长李运生说。柳州近年来累计种植60多个品种植物560多万株,秀出了“全年绿树成荫、四季花团锦簇”的高颜值。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05日 13 版)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柳州辖区行政区划拟调整 柳江4镇将划归鱼峰柳南
5月4日上午,柳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柳州市调整部分市辖区行政区划方案》。方案确定:将柳江区的里雍镇、白沙镇划入鱼峰区;把柳江区的洛满镇和流山镇划入柳南区。 【详细】
从城镇人口比重居全区首位看柳州市城镇化建设成就
城镇人口比重过半的背后,折射出我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正在“由城向人”回归。自2014年12月被列为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以来,我市让转移人口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创成业,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者和发展成果的分享者。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详细】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柳州路径
5月1日一早,阳光明媚,吴国伟驾车穿过绿树成荫的街道,来到自己的茶叶店里张罗生意。这位来自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乡布央村高山上的茶农,10年前与姐妹一起来到柳州摆摊卖茶。一路打拼,如今三姐弟在市区开了5家高档茶叶店,生意红火。 【详细】
国务院通报表扬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 柳州榜上有名!
真抓实干促发展,抓铁有痕见实效。昨天,中国政府网发布的国务院通报信息显示,我市在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再次获得国务院表扬,柳州成为全区唯一个连续两次获得国务院表扬的城 【详细】
柳州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城际铁路建设
柳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听取和审议《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柳州市对外交通规划及项目推进情况的报告》,听取《柳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柳州市对外交通规划及项目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向柳州市政府提出建议:全力以赴打造柳州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