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 来源: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陈静 袁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青山常在 清水长流 空气常新

  ——绿色发展看广西

  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广西视察时的重要讲话

  我区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绿色化与“新四化”协同推进,努力实现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推动生态、绿色、有机、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生态人居、环境、文化、家园同步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

  生态优势金不换

  记者碰到王先生时,他们一大家子正在南宁南湖公园游玩。大人照相聊天,孩童奔跑嬉戏,其乐融融。

  王先生是北方人,几年前的一个冬天因出差第一次来到南宁。“一下飞机给我的印象就特别深刻: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姑娘们裙裾飘飘。这时节我们那儿已是白茫茫一片,大家都裹得严严实实。就算是平时,天空也总是灰蒙蒙,别提多难受。”

  忙完工作后,王先生特意多呆了几天,去了桂林,秀美旖旎的风光让他流连忘返。说不清什么时候产生了“南迁”的念头,不久,“行动派”王先生就真的在南宁安了家。

  “广西山好水好风景好,四季鲜花常开,无论是旅游还是居住都很合适。”今年国庆假期,王先生特意邀请亲戚朋友来广西度假,“昨天去了青秀山,明天打算去那考河湿地公园,追寻一下总书记的足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牢固树立生态立区的理念,建设美丽广西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带来了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修复陆生生态,还人间以绿色。“十二五”以来,全区共完成荒山造林1199万亩。2016年底,森林覆盖率达62.28%,森林面积2.22亿亩,森林蓄积量7.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均居全国第一。

  治理大气污染,还天空以蓝色。2016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5%,同比升高5个百分点;PM10浓度均值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2%;PM2.5浓度均值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8%。

  修复水生生态,还生命以家园。全区51条主要河流1-3类水质比例为94.8%,同比上升1.7%。国家考核的52个地表水断面的水质优良比例、丧失使用功能水体比例两项考核指标排名均为全国最优。

  防止水土流失,还大地以根基。综合实施山水林田湖海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十二五”期间,全区林业部门投入资金15.8亿元,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24.5万多公顷,使石漠化地区森林覆盖率增加了9.4个百分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黄显阳认为,我区要实现更大发展,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全面保护绿水青山,积极培育绿水青山,科学利用绿水青山。

  绿色产业前景广

  在龙滩库区,相当于8个足球场面积的特大型网箱让人眼界大开,这个“巨无霸”网箱,只投鱼不投饵,近乎“半野生放养”,探索出一条在特大库区发展特大水面生态养殖的新模式。

  同样,在我区大王滩、星岛湖、青狮潭等水源地或备用水源地水库,养殖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早就完全不投放饵料了。

  广西大大小小水库共有4000多个,平均一个县有30-40个,生态渔业星罗棋布,蔚为壮观。库区生态养殖利用水生生物互利机制,科学采用相应技术和管理措施,发展大水面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自治区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把绿色发展与产业特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另一方面则应依托现有资源做强做大绿色产业。

  广西制糖业凭借一项新技术,为“甜蜜事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过去,广西糖业锅炉长期吃“粗粮”(燃料蔗渣粗细不分),导致热效低、烟气排放不达标,企业每年既要支付近千万元的脱硝治理费,还要为环保“埋单”。去年,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广东合作开发“锅炉节能提标清洁燃烧项目”,投入600多万元,在南糖伶俐糖厂2号锅炉加装蔗渣锅炉烘干喷燃系统。一个榨季,2号锅炉减少烟气排放总量约1.38亿立方米,减排氮氧化物约115.6吨,节约脱硝治理费用等各项开支600多万元,收回全部投资成本,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二次创业”目标,实现了环保与经济效益双赢。

  近年来,广西立足区位优势和自身实际,把绿色生态作为发展的根本依托,大力发展最能体现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着力做好“生态+特色”发展大文章。壮乡的千亿元产业中,生态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就是得益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

  好山好水造就众多特色鲜明的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全区地理标志产品总产值达到302亿元。预计在2020年前,我区还可挖掘培育地理标志产品近50个。自治区质监局负责人表示,广西的资源优势决定其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开发上,可以大有作为。

  乡村建设留乡愁

  平坦的青石板路直抵家门,青瓦白墙的民居鳞次栉比,村里村外绿树掩映,家家户户通水通电。“我们村现在又干净又美丽,地面铺上了漂亮的砖石,我家的外墙也刷上了好看的颜色!”看到记者前来采访,村民们竞相诉说村庄的巨大变化。

  坛良村坛板坡曾是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最贫困的村屯,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从2013年起,仅隔4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乘着“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东风,这个石山环绕、人均耕地不足3亩的贫瘠小山村,已变身为路通水通、清洁美丽、产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区名声鹊起。

  2013年,“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号角在八桂田园间吹响,此后“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一浪接一浪,给全区农村带来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由2012年的13%提高到现在的9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以上,具备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运通达率已达85%。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以南宁“美丽南方”、玉林“五彩田园”等为代表的生态产业园区千姿百态,应运而生,催生了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业态。

  农村社会治理不断加强,92%的乡镇设立了农事村办服务中心;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是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在广西的具体体现。”自治区乡村办主任梁志强认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乡村面貌较大改观,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今后,我区将继续扎实有力地推进乡村综合整治和“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推动全区农村建设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