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4月21日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李庆国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报讯 (记者李庆国)“我看多进行技术辅导最重要”,“我认为最着急的是扩大奶牛养殖小区规模”,“提高奶牛收购价格最有效”……近日,在北京大兴区庞各庄镇薛营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专题农民座谈会进行得热火朝天。20多名奶牛养殖户各抒己见,工作人员将每条意见写在卡片上,并用胶水粘到墙上的《农民意见表格》里。
  为了把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该区提出今年新农村建设的“五个一”,即一张表了解农民需求、一张图做好村庄规划、一本账安排建设资金、一班人组建建设机构和一套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使新农村建设有了抓手。
  “一张表”了解农民需求。新农村怎么建,农民说了算。为根据农民需求安排建设任务,解决农民生活中最困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该区设计出一套“新农村建设‘农民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和农民息息相关。这套问卷已发放到全区11万户农民家中。目前,已回收9.6万份,并已将梳理出的一系列农民关注的、真正符合新农村建设实际、真正符合农民意愿的意见和建议纳入到了该区正修订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中。
  大兴区要求各镇结合自身实际,用“一张图”做好村庄规划,坚持科学、着眼长远地做好村庄规划图、村庄建设图等,以合法、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村庄规划建设新农村。
  此外,该区还要求各村用“一本账”安排好建设资金。在村庄规划的指导下,统筹公共资金,安排好投资渠道、资金来源、资金匹配比例,解决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用“一班人”组建新农村建设机构。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搞好新农村建设。还要做到用“一套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进一步创新机制,建立起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体系。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