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2月20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章达飞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云南楚雄州委副书记罗应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践证明,传统的“就农论农”的发展思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农”字做文章。根据楚雄州的实际情况,“我们要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把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使农村人口走向城镇;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

    
罗应光说,按照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用工业管理的方法管理农业,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才能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实现工业与农业的一体化发展。
    要加快现有和后续产业的培植。在楚雄州,要以建设优质烟基地、提升“国宾”品牌优势为重点,巩固发展烟草产业;以规划建设好楚雄和禄丰两个工业园区为重点,使楚雄州步入全省“工业重镇”行列;以加快彝药新产品研发为重点,把楚雄建设成为“彝族药都”;以基地建设、基础配套、扶强龙头、精深加工为重点,做大绿色食品及其它绿色产业;以坚持“五个结合”(即,坚持发展文化产业与实现文化繁荣相结合、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与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抓好“五个关键”(即,制定规划、塑造品牌、确定项目,扩大开放、加强合作、扩展市场,加强保障、营造环境、用足政策,尊重创造、激活潜力、重视人才,加强领导、广泛动员、形成合力)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重点,把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成为楚雄州又一支柱产业。
    要积极参与产业的地域分工。随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一些传统产业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主动参与,及时跟踪捕捉相关信息,分析筛选、择优挑选环境污染小、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空间的项目,引进、改造、嫁接,使其成为楚雄州新的有较长经济周期的产业,利用外力助推楚雄州经济发展。当前,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将“工业重镇”、天然药业和元谋的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纳入全省的“十一五”规划发展。
    要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着力实现“四个优势转变”。具体讲,就是要通过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和种养植基地,培植龙头企业,整合绿色资源;通过支持德胜集团、滇能集团发展煤电、水电,整合煤炭资源和水能资源;通过支持规模以上8户制药企业研发彝药新产品,整合天然药材资源;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对“禄丰恐龙城”实行大制作以及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整合旅游资源。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罗应光认为,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着力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扶持产业龙头,发展中介组织,完善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以市场为导向,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按照区域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引导主要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集中,优化区域布局,逐步呈现出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格局。
    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必须把扶优扶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点和突破口,继续加大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企业和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动力。要完善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效地把农民与市场联系起来,逐步培育出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包括生产资料、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为农民提供系列化、综合化全方位服务,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常、健康发展和长久的生命力。
    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协会。楚雄州现有507个各类农民专业协会,涵盖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推动结构调整、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但是,中介组织和农民专业协会还不健全,引导农民通向市场的作用还不强。全州507个各类农民专业协会中,技术交流型、技术服务型有411个、占总数的21.1%,而经济实体型仅96个,只占总数的18.9%,从事加工营销的更少,只有30个,不到6%。

  加快城镇化进程

    
“坚持以城镇化为支撑,建设一批中心集镇,聚合生产要素,形成规模效应,发挥城镇的中心辐射效应作用。”罗应光说,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发展不足已经明显成为制约楚雄各方面发展的一个因素,抓住了城镇化,就抓住了楚雄发展的关键。
    加大重点城镇建设力度,发挥龙头示范作用。以鹿城、永安、金山等县(市)驻地城镇为重点,搞好统筹规划的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积极引导公益性事业逐步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营型方向转变,鼓励以公用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种方式吸引个人资本、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参与城镇建设的投资、经营,多渠道、全方位筹措建设资金,加快重点城镇建设步伐,发挥好“龙头城镇”的带动示范、扩散辐射的效用,逐步将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县城城镇发展成卫星型小城市。
    加强环境建设,提升城镇品位。要以建设优美环境、提高城镇品位为目标,深入实施创建生态城镇活动,着力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建立城镇绿化建设和管理制度的机制,引导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三个转变,即从见缝插针建房转变为见缝插针搞绿化,从无序绿化转变为有规划有计划绿化,从单色平面绿化转变为多色调立体绿化,充分利用街头空地、河堤、城镇周围荒坡荒地,大力实施城区绿化。
    加速城镇经济发展,提高投资效益。要把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促进经济发展上,根据当地人口、资源、交通、通讯、经济结构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把握定位,以各类特色经济园区、高科技农业示范和观光园区、“农家乐”特色旅游等为载体,发挥各自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形成特色经济,走规模经营的道路,聚合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才,增强小城镇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发挥小城镇在县域经济中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工业中心作用,消灭“人为造镇”、“有场无市”等现象,提高投资效益。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