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2月20日 来源:张家口政府公众信息网 作者:韩中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富民,关键在强县。如何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市经济工作的重点。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而改革发展的实践也告诉我们,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富民强市,都必须依靠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
    对于我市来讲,发展县域经济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集中表现在县域经济上。不抓县域经济,我们就无法赶超先进地区;不抓县域经济,就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发达地区进入县域经济时代的大趋势下,我市县域经济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各个县区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何在?应如何借鉴其他强县的经验和做法?带着这样一串问号,记者走访了参加本次“两会”的代表、委员,请他们来支招……
    突出“工业化”,抓特色项目建设,找准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背景]近年来,我市始终抓住工业经济这个中心不动摇,大力发展能源、冶金、食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使全市的工业体系由传统的“小而全”向“精而强”转化,工业总量开始高速扩张,质量效益开始飞速提升。
    “县域经济首先是特色经济,有特色才有优势。发展县域工业,也要以特色为突破口。坝上要立足于资源优势,主攻畜牧业、蔬菜业、风电、煤电开发、旅游业;坝下应该立足濒临京津的交通区位优势发展大工业,同时在一些区域,比如在东花园还可以发展高科技工业”,沽源县县长张聪代表说,项目是工业建设的载体,为此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和培植优势产业,通过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配套,增强产业的关联度和根植力,促进各类工业产业集群的形成。
    桥东区区委书记张常喜代表认为,发展民营经济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措施和根本出路。要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对民营经济发展突出一个“放”字,以放促大、以放促强。在此基础上,要推进银企合作,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大力扶持一批带动力强、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抓调整、抓质量、抓整合”上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理念进行嫁接改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突出“产业化”,围绕农民增收,找准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背景]近年来,我市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从市场和效益出发进行结构调整,发展经济作物,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蔬菜、杏扁、葡萄等支柱产业,突出抓好百万头奶牛基地、百万亩有机燕麦基地、百万吨甜菜基地建设,促进大宗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了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继续巩固和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努力培植新的农业产业龙头,拓宽农业产业发展领域,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发展县域经济,最能带动千家万户致富的就是发展农业产业化。而我市农业产业化档次不高,但是发展潜力巨大。假如我市在蔬菜、林果、葡萄等八大产业上都能形成产业化,我市的县域经济就能实现飞跃”,市畜牧局局长康振安委员说,目前,一些畜牧大县急需通过招商引资,尽快引进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加工标准,生产一流的产品,以此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把产业做优做强。
    草原牧野有限公司董事长温云委员说,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畜牧业是我市最大的优势,而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龙头企业。为此,各县区要加大扶持力度,壮大鲜奶转化、蔬菜冷藏、牛羊肉精深加工等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
    从去年开始,我市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落实农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村税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农村金融等项改革,落实“两减免、三补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改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突出“城镇化”,搭建县域经济发展平台,找准县域经济的增长点
    
[背景]近年来,我市将城市化和第三产业摆到活跃县域经济全局的战略高度,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城镇经济活力和聚集、辐射效应,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按照“工业进园区、办公到行政区、商贸改造老城区、成片开发新城区”的要求,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发挥城镇对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张常喜代表说,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推进户籍和相关制度的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各种障碍,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拓宽第三产业发展领域。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着力培育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和科教产业,推行物资配送、连锁超市等新型物流形式和服务方式,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突出“环境优化”,聚集生产要素,找准县域经济发展的激活点
    
[背景]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了“八个张家口”创建活动,努力营造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发展、一切服务发展的良好环境,效果显著。
    “发展县域经济,很大的因素要靠环境的优化,一方面是硬环境的建设,如县域的交通、县域的通讯,甚至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就是软环境建设。软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务环境。主要领导要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县域政府要树立企业为先、项目为大、事成为重的理政观念,使投资人产生强烈的投资信心。另外,还要在全民中营造诚信、安全的氛围。只有优化了环境,形成了洼地效应,才能聚集各种生产要素”,桥西区区委书记张秀发代表认为,优化环境对县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毕竟良禽择木而栖嘛!
    一些代表、委员表示,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契机,抓好农村通路、通水、通电和“六小”工程建设,推进荒山绿化和村庄绿化。另一方面,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下放一切可以下放的审批权限,取消一切可以取消的收费,简化一切可以简化的程序。同时建立良好的服务环境,大力推行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积极推行“阳光行政”,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关链接 
    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集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再次,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一组数据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字,截至2003年底,全省136个县,按照县域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我市仅有3个县排名前100位之内,而130位之后,我市有6个县。在我市,县域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95%以上,人口占全市80%以上,只创造了49.9%的GDP。2004年,13个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6亿元,占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28.5%,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的7.8%,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56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5%。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