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2月18日 来源: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作者:李时平 樊沃夫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春节前夕,拥有7000平方米的大堂、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广东英德市“海螺大酒店”正式试业。这家按五星级标准装修的豪华酒店,在粤北山区可谓首屈一指,它是由安徽海螺集团投资近两亿元改造而成。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海螺集团在英德投资水泥、铝型材和塑料包装等行业,总计超过30亿元。最近两个月,“海螺”已上缴利税1700多万元。
    一个企业带旺一个地区,广东英德市2004年GDP增长达18.2%,财政收入增长达31.2%,创10年来新高。
    思路:让工业发达起来
    
新春伊始,记者冒着严寒奔赴粤北英德市采访。英德市委书记许国告诉记者他们的发展思路:新的一年,英德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全市上下都要明确为大企业、大项目服务的思想,狠抓引进大项目的落实和建成投产,确保2005年GDP增长保持在18%以上。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清远调研时指出:“山区经济欠发达,就欠在工业不发达,推进工业化是粤北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选择和突破口。”地处粤北山区的英德市虽然有着丰富的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但因为种种原因,工业化进程缓慢,县域经济踯躅不前,“抱着金饭碗没饭吃”,GDP增长出现了10年低徘徊的局面。
    2002年,英德市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突出加快工业化的发展思路,把招商引资、引进大工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引进外来大项目、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以此推动经济大发展。他们提出了“营造全市实实在在的发展氛围,给予各镇各部门实实在在的支持和激励,增加广大干部群众实实在在的收入,让广大干群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实实在在的发展”五个目标。
    作为全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区域,英德市多年来因交通不便、出口不畅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2004年英德先后打通了几条对外出口通道。如今,这些穿山过岭的砂石路已经建成宽阔平坦的公路。比如,诚感英佛公路就是英德发展的“生命线”,因它与京珠高速公路相连,使英德与广州缩短了近一小时车程,为英德融入珠三角经济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的思路清晰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投资商的目光也自然投向了偏居一隅的英德山区。近年来,全市共引进项目125宗,合同投资总额58.81亿元,先后有海螺集团、台泥集团、广州恒运集团一批大项目落户英德,这些项目已成为英德高速发展的引擎,使英德县域经济驶上了快车道。
    成果: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安徽海螺集团是国务院批准确立的120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总资产超过150亿元,以水泥制造为主,水泥总产能已达4000万吨以上,名列世界前列。在英德市采访时,市委领导建议我们到海螺集团的水泥基地看一看。
    驱车从英德市区往北到龙山海螺水泥基地的路上,记者解开了“海螺”为何选择落户粤北英德的谜团。陪同采访的项目负责人告诉我们,因为英德是广东省建材“十五”规划中确立的建材4大基地之一,具有发展水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最让“海螺”高兴的是,新一届领导班子发展县域经济思路非常明确,主导思想上重视招商引资,在实际操作上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对于项目外围的工作,诸如报批、供水供电、道路建设等都一手包办,使项目上马投产非常顺利。
    在水泥基地,只见3个原料仓库如同3个超大的红色蒙古包,两条巨型的转窑如蛟龙出海,每天能转出1万多吨的水泥熟料。第三条生产线正紧锣密鼓地安装,预计今年9月可投产。然而,这么大的生产线,工人却是寥寥无几。基地的王根木副总经理带我们走进一栋别致的小楼,窗明几净,一排电脑、电视机整齐地排列着,正在显示转窑的运行情况。身着工装的工人们正密切注视着荧屏,窑头看火、厂级环保、原料输送等都一目了然。尤其是在塔楼安放的红外线探头,对整个窑通体进行扫描,因此能完全感应到每个部位的适时变化,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在记者印象中,水泥企业都是污染严重的大户。令人惊奇的是,在“海螺”水泥基地,原本做好了准备随时掩口遮鼻的我们,竟然丝毫感觉不到空气的浑浊,也看不到想像中的污水横流。项目负责人吴建平告诉记者,过去的水泥生产都是粗放型项目,不注重环保,而目前“海螺”所采用的是起源于欧洲的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最大的特点就是节能降耗,注重排放物的回收。过去1吨水泥熟料需要300公斤煤,采用新法只需150公斤。烟囱的粉尘排放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80毫克/立方米,只有50毫克,基本上看不见烟。而水更是实现零排放,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
    据了解,“海螺”系列项目的相继投产,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益。据测算,光是水泥的每条生产线每年都能为英德提供4000万元可支配财力,而且拉动英德运输业、服务业发展,对英德县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英德良好的投资环境,海螺集团准备再建4条水泥生产线,建成一个年产量超1000万吨、全国最大的水泥熟料基地,产值将达到15亿至18亿元。
    记者在英德结束采访时,恰逢一股寒流南下。然而记者从“海螺”项目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中,已感觉到英德县域经济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华南新闻》 (2005年02月18日 第三版)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