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1月13日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胡海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农民工打工不用进城,在沈阳“两会”期间,众多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提及,县域经济将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大连有两个全国百强县,沈阳目前却没有,沈阳县域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成为沈阳经济突进的发力点”,前日,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木西向沈阳副市长王英直陈自己观点。

  样本:就近上班真方便

  原沈阳市东陵区古城子镇划归浑南经济开发区后,最近两年,当地24岁的居民钟超发现,镇里的企业多了起来,如建材、家具加工、生态农业等。

  过去,钟超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到沈阳市内打工, 1000元左右的收入除去房租和日常生活开销,每月只能剩下两三百元。如今,他在镇上的一家私营企业找到工作,每月虽然只有800多元的收入,但吃住都在自己家,每月却能剩下500元。

  钟超说:“现在城里就业竞争也蛮大,现在镇里的企业多了,就业的机会也多了,就近上班方便不少,村里不少同伴都回家来了,上班挣钱和照顾家里两不误。 ”

  可带来30年黄金期

  林木西说,2007年沈阳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7.8%。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不仅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生活质量也迅速提高。

  沈阳市对县域经济的重视显而易见,在前不久的沈阳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长李英杰就提出,今年要加快于洪大工业区、辽中近海、法库陶瓷等20个工业园区建设,并培育县域房地产业。

  一位曾到南方考察的政协委员说,在县域经济发达的地方,一个县的经济总量可以和北方一个大城市抗衡,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高,城乡已无明显的界线,“很令人羡慕”。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研究员徐逢贤说,中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只有40%左右,如果提高到发达国家那样80%的水平,大约需要30年,意味着可以给经济发展带来30年黄金期。

  徐逢贤说,现在城市居民的消费逐渐趋于平稳,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带来的实效就是让更多居民就业和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差距。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