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6日 来源:中国江西新闻网 作者:张文耀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分宜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带领全县人民负重自强、团结奋进、创新争先、不胜不休,扎实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党建等建设,富民强县成效明显。近日官方机构公布的全国百强县排名,分宜凭借自身的努力,成功晋升中部百强县,分宜的发展书写华彩新篇章。

  主题词一:圆梦

  60年来,代表着分宜发展水平的袁岭下这座璀璨小城,宛如一幅图画,点缀具有现代人居环境要求的商住楼、住宅区、市民场所……玲珑东湖梳妆成了光彩照人的时代少女。

  行走在钤山大地,工业明星企业分宜海螺、分宜电厂、江西江锂、珠江矿业、江西恩达等,就像镶嵌着一串闪亮的明珠!一串长长的统计数据更是吸引眼球:

  全县社会从业人数1950年为4.49万人,2008年为15.52万人,年均增长2.27%;

  全县生产总值1950年为1262万元,人均118元,2008年达663746万元,人均22499元;

  全县粮食产量1950年为32689吨,2008年达142118吨,年均增长2.6%;

  全县工业总产值1950年仅有173万元;2008年为1137184万元,年均增长16.18%;

  全县公路里程1952年为33公里,2008年达到1347公里;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0年为171万元,2008年达到161631万元,年均增长12.36%;

  地方财政收入1952年为22万元,提高到2008年58631万元;

  ……

  不平凡的60年,它成就了分宜富裕的梦想。

  主题词二:突破

  捷报如潮兴伟业,前程似锦展新猷。分宜的突破性发展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1958年,居住在老县城及周边的分宜人为支援江口水库建设,舍弃故土,在远离老县城的北面的一片荒地上,白手起家,兴建一座新城。

  2003年,分宜人在县城西郊一片爬满青青藤蔓、蹦着啼鸟啁啾的荒山野岭上,规划工业集中区,从此,贫瘠的山地,崛起了宽阔的厂房,国燕高新、子龙实业、富帮材料、洪涛化工、一鑫实业、江新塑胶、恒晖科技、绿洲橡塑,等等等等,把昔日寂寞的山坡变成了热闹非凡的工业基地、绿色园区。

  分宜人敢在崇山峻岭中开山劈路,构建交通坦途;敢以工业理念构画现代农业;敢于抓好强县大项目,挺起工业脊梁;敢于举起为民旗帜,实施无数惠民工程;他们的豪情,把这片古老的土地照得通体透亮,使这片古老的土地变得风华正茂,充满生机活力。

  主题词三:腾飞

  蓦然回首,分宜这个古老的地方,早已抖落昨日的落后,展露充满青春活力的新颜。

  现代经济千帆竞发。一个又一个工业项目落户分宜;一个又一个农业产业化基地迎来丰收的季节,捧回特色产品的金牌,把传统的粮田变成了高产、高质、高效的新型农业,把古老的乡村变成了“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一个又一个工业积聚区,引进了县内外知名企业,现代工业企业的金凤凰扑腾着金翅膀,提升了分宜县域经济的品位。一个又一个高新项目的孵化,推出了分宜许多自己的品牌。一个又一个民营经济实体,日益壮大,撑起了地方经济收益的大半壁江山。

  民主政治和风激荡。“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已经家喻户晓,而在家喻户晓的同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了,各级党政组织的执行力提高了,各级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夯实了。湖泽镇水川村、分宜镇水北村经验,树起了基层党的建设、改造农村的飘扬的红旗,在全县推广,在全市推广,在全国引起重视。

  先进文化光华闪耀。分宜少儿艺术声名远播,分宜体育健儿摘金夺银;分宜“夏布文化”走进了央视,传遍了世界;分宜“天工开物”更是光照神州。和谐社会的颂歌,飘扬在腾飞的分宜大地上,分宜人心聚为一体。还有许许多多这片古老土地上朴素的人们朴素的梦想,早已变成了发展中的现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分宜的腾飞,是全县党员和人民群众,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结果。而分宜,已经以其快速的发展和开拓的姿态,引起赣鄱瞩目。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华域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