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2月23日 来源:江西省统计局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古人云:“郡治县,天下安”。一语道出了县域经济发展对社会安定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性。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都昌县区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逐步调整,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步伐有所加快。但同一些发达县市相比,在规模、速度、实力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面对现状与差距,笔者就如何加快发展都昌县区域经济作一肤浅探讨,仅供参考。

    一、都昌县区域经济的基本待征

    2008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县经济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经济结构日趋优化。随着都昌县区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呈现向高级演变的动态趋势: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30.03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6亿元,增长11.22%;第二产业增加值10.99万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10.18%,增长7.9%。全县人均创造生产总值3801元,比2003年增加2052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40.9﹕17.5﹕41.6调整为29.5﹕36.6﹕33.9;全县经济结构实现了由三、一、二向二、三、一的转型。

    二是经济民营化日益显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治投资环境,激活民间资本,促使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县域民营经济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和主力军,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贡献越来越高。2008年,全县登记各类个体工商户达10191户,私营企业2948户,县域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6%,比2003年上升了13.2个百分点。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民营工业占63.6%,比2003年提高了28.6个百分点。县域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到工业经济70%以上。个体、私营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98万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2.7%,比2003年上升了14.5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2008年上交税收8035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2.5%。

    三是工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已脱离了依靠农业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于工业经济。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6.6%,比2003年提高了19.1个百分点。成为牵引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四是农业在夯实基础中稳步发展。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创新高,自2004年以来第四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两水”产业快速发展,新扩九江水梨8000亩,特种水产品产量2.56万吨,连续6年荣获“全省水产十强县”。新增龙头企业5家,增量居全市首位,其中鄱阳湖水产入选“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十强企业”。引进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11个,其中亿元项目2个,为今后都昌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后劲。

    二、都昌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回顾2008年,全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遇到的挑战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冷静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把都昌放在全市及发达的县市来比较,都昌县的经济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实力不强。都昌县区域经济发展还是低水平上的高速度,小基数上的快增长。全县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与发达县市比较令人堪忧,根本无法相比,落后真的没商量。

    二是速度不快。2003年至2008年,都昌县GDP年均增长9.2%,比发达县市的增长速度要低8—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基数仅为其的六分之一的条件下,都昌县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仅而仅是其的一半。按照经济规律,都昌县区域经济要赶上发达县市,发展速度必须快于人家,否则永远落后,甚至差距不断拉大。

    三是就业不足。都昌县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现有劳动力总人数395658人,占全部劳动力资源的88.8%,尚有近11.2%的处于“无业”状态,也就是说尚有4.43万劳动力资源富余。在全部从业人员中,有171401人,占48.8%的人在从事着农业生产,比重明显偏高,而在效益相对较高的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贸业中从业人员仅占21.3%,这一方面说明都昌县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另一方面说明都昌县劳动力就业结构不甚合理,长此以往,必对都昌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   根据都昌县区域经济现状,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就如何加快都昌县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探索,必须要实现五个新突破:

    1、      围绕增长发展后劲,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上实现新突破

    项目带动和招商引资是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提速发展的坚强支撑。要矢志不渝地抓住招商引资这条生命线不放,把抓项目作为第一要务,始终坚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增强提速发展的后劲。要牢牢把握做大经济总量这个中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做到外商与内商同招引,要充分发挥都昌县在外务工人员多,创业成功人士多的优势,紧紧抓住经济危机背景下大批农民工带着资金和技术返乡的机会,通过出台鼓励返乡农民工投资就业和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全民创业。我们将从芙蓉山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返乡创业园,只要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安全生产等相关要求,达到规定的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返乡农民工都可以在园区购地办厂。

    2、围绕夯实项目承载平台,在园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要创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逐步建立“土地运作,项目倾斜,社会参与,信贷支持,部门帮扶”的多元化投资体系,确保园区大投入、大建设。芙蓉山工业集中区要加速水、电、路升级改造,完成主干道硬化和绿化,加快宁波产业转移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企业厂房建设顺利推进。蔡岭工业集中区要抓住九景衢铁路即将贯通的有利时机,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并完善相应的“五通一平”基础设施。苏山石材加工区要着力货运站和马鞍码头的建设,畅通石材运输通道。同时,要在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制度的基础上,用足用活国家土地政策,依法做好土地报批和收储工作,适度扩大园区建设规模,力争全年新增园区建设用地不少于1000亩。

    3、围绕强化城镇辐射带动功能,在城镇建设和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建设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坚持科学规划城镇,科学建设城镇,以“打造山、水、城一体的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切实抓好城镇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推进东湖南山一体化开发,实施环东湖路等路网建设,全面完成东湖广场、南山广场建设工程。扎实推进西湖金都步行街,皮革厂商住小区等工程建设。启动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和东街二期改造等工程,完成芙蓉南路、县府南路、东山路、工业园环山路人行道板铺设工程。同时,围绕促进产业和人口向镇区聚集的目标,出台农民落户小城镇的优惠政策,鼓励工商企业主到小城镇从事经营活动,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辅助的城镇体系,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

    4、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上实现新突破

    要坚持用现代化发展体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科技成果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要把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主攻方向集中到果业、水产两大主导产业,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发展以九江水梨、柑桔为主的果业经济,力争新扩九江水梨1万亩;以“一珠两虾”为重点,扩大特种水产养殖规模,力争养殖面积达到5.5万亩。同时,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稳定水稻和油菜的播种面积。要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为契机,建设标准生产基地12个,着力抓好2万亩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基地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力争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个。重点围绕珍珠、龙虾、鮰鱼等水产资源,引导鄱湖水产、鄱湖实业、开源食品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启动珍珠大市场建设,做好水产集团的组建工作。

    5、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创建绿色生态都昌上实现新突破

    要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通过网站、推介会、报纸、电视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鄱阳湖上都昌县”的知名度。围绕省总体规划和18个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都昌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各部门要围绕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产业等主攻方向,认真谋划一批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重点加大对都昌蔡岭——九江刘家畈加密高速,九景衢铁路走向,鄱阳湖博物馆等项目推进力度。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icy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