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03日 来源:经济信息时讯网  作者: 彭 波 世家财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郡县治,天下安”,发展县域经济意义深远。2004年,47个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在云南扬帆“试水”,8年谋变,映衬出云南县域经济前行发展的历程。

  开启的不仅仅是一道“门”。因为,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石,是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7月31日-8月1日,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县域经济推进大会在昆明举行。“要全力打好县域经济发展攻坚战,全面提升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省委书记秦光荣如是说。

  县域经济发展的高潮,又将在云之南这片土地上掀起。

  “四个定位”解决认识问题

  秦光荣说,要把握“四个定位”,着力解决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认识问题。

  县域经济的最大特点在“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大课题、大任务;县域经济的持久动力在“工”,是推动跨越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县域经济的重要节点在“城”,是推进城镇化的硬抓手、硬举措;县域经济的惠及对象在“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落脚点。

  云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65%;共有“4片、85个县”被纳入国家重点扶持范围;有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三;有110多个县靠省级财政补贴保证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托县域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培植,加大就业力度,加强城乡统筹,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以高原特色农业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建设,迅速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近年来,云南省县域工业化进程虽然加速推进,但一些县市主导产业尚未真正形成,缺少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优势品牌,“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现象仍很突出。

  要改变这种格局,摆脱传统发展模式,提升全省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基础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

  只有紧紧抓住加快工业化这个关键,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着力在产业聚集、结构升级和增强后劲上下功夫,才能加快工业提速增效,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当前,云南省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城市数量少、结构不合理,东西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突出。

  只有紧紧抓住城镇上山、工业上山试点这个有利时机,坚持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龙头,带动小城镇建设,才能带动小城镇提速发展,从而推动全省城镇化进程。

  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认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是破解“三农”难题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事实证明,县域经济就是全省经济,县域经济的总量和规模,决定着全省经济的总量和规模,没有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大跨越。

  “四种理念”解决思路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

  一个地方,只要思路对、敢作为、善作为,就一定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克服各类不利因素,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云南,也不例外。

  省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区位条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资源禀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但不是先决条件;发展基础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优势,但不是绝对优势。

  秦光荣要求,要树立“四种理念”,着力解决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思路问题:一是树立特色取胜的理念;二是树立主体在县的理念;三是树立争先进位的理念,四是树立敢闯敢试的理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