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 来源: 农民日报 作者:武文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甘肃地理过渡性强,生态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比较优势明显,是西部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甘肃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玉米制种、啤酒大麦等产业的产品面积或产量居全国第一,形成了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制种业、苹果产业、酿酒原料产业、蔬菜产业等六大产业,铸就了甘肃农业的特色。

  (一)马铃薯产业。马铃薯是甘肃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一是生产基地规模稳步扩大。2009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000万亩、1100万吨。全省初步形成河西沿黄全粉薯条薯片专用型、中部淀粉加工型、天水陇南早熟菜用型三大商品生产基地。二是科研开发成效显着。依托科研院所和企业先后选育成陇薯系列、天薯系列、庄薯系列等新品种(系)40多个,为甘肃乃至西北马铃薯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良种繁育体系正在建立。初步形成了茎尖脱毒组织培育瓶苗——温室繁殖原原种——网室扩繁原种——大田扩繁一、二级良种的马铃薯种薯扩繁体系。建成了防虫网棚生产原种基地1.5万亩,高山隔离区生产原种基地6000多亩,一级良种田9万多亩。四是政策支持体系日趋完善。先后制定出台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08年-2012年)》、《进一步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扶持政策,明确了马铃薯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重点优势产业,启动实施了1000万亩马铃薯良种化工程,年整合筹措1.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马铃薯产业发展。五是加工营销能力迅速提高。全省鲜薯年加工能力达400多万吨,精淀粉加工能力60万吨,全粉加工能力5万多吨,变性淀粉生产能力3万多吨,速冻薯条生产能力3000吨,贮藏能力300万吨,年外销鲜薯350万吨。

  (二)中药材产业。中药材是甘肃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2009年,甘肃省出台《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扶持办法》,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目前全省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尤其是道地药材品种规模化种植优势明显,在全国的地位更加突出。一是形成优势产区。全省70个县进行中药材生产,200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46万亩,产量43万吨。二是对主产区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在优势集中产区,农民种植中药材收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均在50%以上,增收潜力巨大。三是营销企业和专业市场初步形成。目前省内有中药材营销大型批发市场3家,中小型集散市场和季节性产地市场20多家。每年经过各类市场中转的药材32万吨左右,占全省中药材总产量的80%以上。四是规范化生产开始起步。全省中药材初加工企业中,有13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MP认证。

  (三)制种业。甘肃制种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成效明显。一是优势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种子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目前,甘肃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瓜菜、花卉和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2009年,玉米、瓜菜花卉、马铃薯原种和一级良种繁制种面积与产量分别达到136万亩、52万吨,15万亩、300万公斤和10.1、17万吨。二是种业法律体系初步建立,种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先后颁布了《甘肃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等8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核发》等10个办事程序文件,并将现代制种业列为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中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三是种业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种子质量显着提高。“九五”以来,制定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种薯病毒检测、品种区域试验及种子包装、贮藏等方面的地方标准185个,全省已形成国家、行业、地方三位一体的种业技术标准体系,为保证实现良种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苹果产业。苹果是甘肃分布范围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树种,是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一是优势产区基本形成。天水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平凉、庆阳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2008年第二轮全国苹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甘肃有18个县进入全国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并在平凉、天水各建立了一个国家级苹果试验站。二是产业体系正在形成。全省已建成1000吨级以上现代化果品气调库130座、500~1000吨级气调库578座、机械低温冷藏库220座、以土窑洞为主的各种简易贮藏果窖3.2万个,总贮藏能力达72万吨,占全省苹果产量的44%。建成浓缩果汁加工企业8家,年消化鲜果80多万吨。随着苹果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三是品牌创建成效明显。“花牛苹果”、“平凉金果”等苹果品牌,在国内外市场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标准化生产起步良好。全省先后制订发布无公害、绿色苹果和地理保护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等甘肃省地方标准21项。今年出台《苹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筹措5000万元资金扶持发展,连续扶持三年,着力打造一流的元帅系苹果和优质红富士苹果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五)酿酒原料产业。甘肃是全国啤酒大麦和啤酒花的主产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2009年,啤酒大麦和啤酒花种植面积150万亩,产量60万吨;酿酒葡萄面积12万亩,产量6万吨。一是优良品种推广效果良好。甘肃啤酒大麦占国产总产量的40%左右,为全国啤酒大麦主产区中产量最大、品质最好的省份,全省主栽品种甘啤3号和甘啤4号,各项酿造品质指标均超过了国家标准。二是品牌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以“下河清”牌啤酒花为代表,在全国具有极高的声誉。“莫高”、“国风”、“祁连”等品牌干酒、冰酒畅销省内外。三是对主产区的带动效益明显。目前啤酒大麦、啤酒花已成为主产区农民及国营农场增收的主要种植作物。全省现有制麦加工企业42家,设计加工规模88万吨,实际加工量55万吨,产量约40万吨。直接受益农民有20多万户,年产值20多个亿,并带动了流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六)蔬菜产业。蔬菜是甘肃种植业中比较效益明显、分布范围广、对农民增收贡献份额最大的特色优势产业。2009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598万亩、1082万吨、155亿元,甘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基地、西菜东调基地和西北地区冬春淡季供应中心。一是在全国蔬菜生产中处于优势地位。近年来,甘肃大力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制定了全省《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从今年开始,每年筹措整合4000万元,设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发展,连续扶持三年。二是优势区域逐步形成。目前蔬菜生产逐步向具有较强优势和区位优势的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河、渭河流域和徽成盆地集中,形成全省五大蔬菜产业区。已建成规模较大、功能齐备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30多个,年蔬菜调出量在200万吨以上,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三是产地直销市场初步形成。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市场,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