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8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唐正芳 通讯员/覃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春分时节,走在贵港市覃塘区乡村,但见山峦起伏,绿树葱郁,溪水潺潺,天蓝地绿……5月6日记者从覃塘区林业部门获悉,目前该区共有国家公益林近18万亩,初步测算,每年可带来生态效益3500多万元。

  覃塘区林业局局长覃殷树介绍,这里是壮族聚集区,西部处于喀斯特岩溶地貌。过去,由于环境所限和生活水平低下,村民经常上山打柴烧饭,造成石山光秃裸露,山体松散,涵养水能力降低,每年还有千余亩耕地被泥砂覆盖,直接影响到下游水量及水质。

  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该区抢抓机遇,在樟木乡率先实施为期4年的共11.7万亩石山综合治理工程,“我们制订护林公约,在各主要路口设立公示、警示牌,全面实施封山育林,禁止烧山、砍柴、开石场,项目区每村安排2名以上护林员巡山等。次年,山北乡、黄练镇等4个乡镇63个村屯的石山纳入公益林项目试点体系,受益人口增至12万人。”覃殷树说。

  同时大力发展沼气,对建沼气池的农户逐年提高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每座200元提高至今年的2350元,村民再也不用上山打柴了,目前拥有沼气池1.38万座,相当于封山育林4.81万亩。为减少地下水使用,提高地下水位,在项目区内全面推行水稻、玉米等标准化、免耕生产技术,广泛应用秸秆下田,广施农家肥、生物肥等,使耕地涵养水份年递增10%左右。

  经过10多年的综合治理,覃塘区的山地更绿了,土壤更肥了,家园更美了。如今,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大为减少,群众再也不用过提心吊胆的日子;土地水分涵养充足,弄坡、运水寺等项目区内的31座小型水库,以前每到深秋就干涸见底,现在有水过冬,满足来年春耕用水需要;山上野生植物茂盛了,多年不见的野兔、山鸡重回山林嬉戏。

  由于山间空气日渐清爽,带动旅游业迅速发展,覃塘区目前共有双鸡山等风景区11个;农民也得到了很多好处,2011年以来,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